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邪注大腸型風溫

證候表現:風溫證, 身熱咳嗽, 口渴下利, 苔黃譫語, 胸痞脈數。

病因病機:此溫邪由肺胃下注大腸

處方:當用黃芩、桔梗、煨葛、豆卷、甘草、橘皮之屬, 以升泄溫邪。 若溫邪下利, 是風熱內迫, 雖有譫語一證, 仍是無形之熱, 蘊蓄於中, 而非實滿之邪, 盤結於內, 故用葛根之升提, 不任硝、黃之下逐也。 (汪按:升提亦所不任。 )雄按:傷寒為陰邪, 未曾傳腑化熱, 最慮邪氣下陷, 治必升提溫散, 而有早下之戒;溫熱為陽邪, 火必克金, 故先犯肺, 火性炎上, 難得下行。 若肺氣肅降有權, 移其邪由腑出, 正是病之去路, 升提胡可妄投?楊雲:小兒患疹必下利,

與此正同。 故溫病多有發疹者, 誤升則邪入肺絡, 必喘吼而死。 既雲宜清泄其邪, 不必專於治利矣, 況有咳嗽胸痞之兼證, 豈葛根、豆卷、桔梗之所宜乎?當易以黃連、桑葉、銀花。 須知利不因寒, 潤藥亦多可用, 仲聖以豬膚、白蜜治溫病下利, 《寓意草》論肺熱下利最詳, 學者宜究心焉。

治則治法:大腸與胃相連屬, 與肺相表裡, 溫邪內逼, 下注大腸則下利。 治之者, 宜清泄溫邪, 不必專於治利。

鑒別診斷:大腸與胃相連屬, 與肺相表裡, 溫邪內逼, 下注大腸則下利。 治之者, 宜清泄溫邪, 不必專於治利。 按《傷寒論》:下利譫語者, 有燥屎也, 宜大承氣湯(六)。 是實熱內結, 逼液下趨, 必有舌燥苔黃刺, 及腹滿痛證兼見, 故可下以逐熱。 若溫邪下利, 是風熱內迫,

雖有譫語一證, 仍是無形之熱, 蘊蓄於中, 而非實滿之邪, 盤結於內, 故用葛根之升提, 不任硝、黃之下逐也。 (汪按:升提亦所不任。 )雄按:傷寒為陰邪, 未曾傳腑化熱, 最慮邪氣下陷, 治必升提溫散, 而有早下之戒。

治驗:憶嘉慶己卯春, 先君子病溫, 而大便自利。 彼時吾杭諸名醫, 咸宗陶節庵書以治傷寒, 不知所謂溫證也。 見其下利, 悉用柴、葛升提, 提而不應, 或雲是漏底證, 漸投溫補, 病日以劇, 將治木矣。 父執翁七丈(忘其字矣, 似是立賢二字。 )薦浦上林先生來視。 浦年甚少, 診畢即曰:是溫證也, 殆誤作傷寒治而多服溫燥之藥乎?幸而自利不止, 熱勢尚有宣洩, 否則早成灰燼, 奚待今日耶?即用大劑犀角、石膏、銀花、花粉、鮮生地、麥冬等藥, 囑煎三大碗,

置於榻前, 頻頻灌之。 藥未煎成之際, 先笮蔗漿恣飲之。 諸戚長見方, 相顧莫決, 賴金履思力持煎其藥。 至一周時服竣, 病有起色, 遂以漸愈。

出處:《溫熱經緯》·卷四(卷)·外感溫病(段)

原文:風溫證, 身熱咳嗽, 口渴下利, 苔黃譫語, 胸痞脈數, 此溫邪由肺胃下注大腸。 當用黃芩、桔梗、煨葛、豆卷、甘草、橘皮之屬, 以升泄溫邪。 大腸與胃相連屬, 與肺相表裡, 溫邪內逼, 下注大腸則下利。 治之者, 宜清泄溫邪, 不必專於治利。 按《傷寒論》:下利譫語者, 有燥屎也, 宜大承氣湯(六)。 是實熱內結, 逼液下趨, 必有舌燥苔黃刺, 及腹滿痛證兼見, 故可下以逐熱。 若溫邪下利, 是風熱內迫, 雖有譫語一證, 仍是無形之熱, 蘊蓄於中, 而非實滿之邪, 盤結於內, 故用葛根之升提, 不任硝、黃之下逐也。

(汪按:升提亦所不任。 )雄按:傷寒為陰邪, 未曾傳腑化熱, 最慮邪氣下陷, 治必升提溫散, 而有早下之戒;溫熱為陽邪, 火必克金, 故先犯肺, 火性炎上, 難得下行。 若肺氣肅降有權, 移其邪由腑出, 正是病之去路, 升提胡可妄投?楊雲:小兒患疹必下利, 與此正同。 故溫病多有發疹者, 誤升則邪入肺絡, 必喘吼而死。 既雲宜清泄其邪, 不必專於治利矣, 況有咳嗽胸痞之兼證, 豈葛根、豆卷、桔梗之所宜乎?當易以黃連、桑葉、銀花。 須知利不因寒, 潤藥亦多可用, 仲聖以豬膚、白蜜治溫病下利, 《寓意草》論肺熱下利最詳, 學者宜究心焉。 且傷寒與溫熱邪雖不同, 皆屬無形之氣。 傷寒之有燥屎, 並非是氣結, 乃寒邪化熱, 津液耗傷, 糟粕煉成燥屎耳。
溫熱病之大便不閉為易治者, 以髒熱移腑, 邪有下行之路, 所謂腑氣通, 則髒氣安也。 設大便閉者, 熱爍胃津, 日久亦何嘗無燥屎宜下之證哉?惟傷寒之大便, 不宜早解, 故必邪入於腑, 始可下其燥屎。 溫熱由肺及胃, 雖不比疫證之下不嫌早, 而喜其便通, 宜用清涼, 故結成燥屎者較少耳。 憶嘉慶己卯春, 先君子病溫, 而大便自利。 彼時吾杭諸名醫, 咸宗陶節庵書以治傷寒, 不知所謂溫證也。 見其下利, 悉用柴、葛升提, 提而不應, 或雲是漏底證, 漸投溫補, 病日以劇, 將治木矣。 父執翁七丈(忘其字矣, 似是立賢二字。 )薦浦上林先生來視。 浦年甚少, 診畢即曰:是溫證也, 殆誤作傷寒治而多服溫燥之藥乎?幸而自利不止, 熱勢尚有宣洩, 否則早成灰燼, 奚待今日耶?即用大劑犀角、石膏、銀花、花粉、鮮生地、麥冬等藥,囑煎三大碗,置於榻前,頻頻灌之。藥未煎成之際,先笮蔗漿恣飲之。諸戚長見方,相顧莫決,賴金履思力持煎其藥。至一周時服竣,病有起色,遂以漸愈。時雄年甫十二,聆其言而心識之。逾二年,先君捐館,雄糊口遠遊。聞浦先生以善用清涼,為眾口所鑠,乃從事于景嶽,而以溫補稱,枉道徇人,惜哉!然雄之究心於溫熱,實浦先生有以啟之也。浦今尚在,因其遠徙於鄉,竟未遑往質疑義為恨。附記於此,聊志感仰之意雲爾。

奚待今日耶?即用大劑犀角、石膏、銀花、花粉、鮮生地、麥冬等藥,囑煎三大碗,置於榻前,頻頻灌之。藥未煎成之際,先笮蔗漿恣飲之。諸戚長見方,相顧莫決,賴金履思力持煎其藥。至一周時服竣,病有起色,遂以漸愈。時雄年甫十二,聆其言而心識之。逾二年,先君捐館,雄糊口遠遊。聞浦先生以善用清涼,為眾口所鑠,乃從事于景嶽,而以溫補稱,枉道徇人,惜哉!然雄之究心於溫熱,實浦先生有以啟之也。浦今尚在,因其遠徙於鄉,竟未遑往質疑義為恨。附記於此,聊志感仰之意雲爾。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