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淋巴結核症狀,竟然有這麼多!

大部分的淋巴結核都長大頸部的一邊或者是兩邊, 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任何異常, 不痛不癢的, 但是長大之後皮膚就開始發紫, 甚至有潰爛的跡象。

一、病因介紹

淋巴結結核發病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結核桿菌通過上呼吸道或隨食物在口腔及鼻咽部尤其是扁桃體腺引起的原發灶上感染。 後沿淋巴管到達頸部淺深層淋巴結。 各部位多為單側性淋巴結。 受累咽部。 重發病以上吸收後受累淋巴結核仍繼續發展形成冷膿腫或潰瘍。

另一種是原發結核感染後血中結核桿菌隨血行進入內側頸淋巴結,

引起頸淋巴結核;還可以從腰腹部淋巴感染, 然後汲及深部淋巴結群繼發感染, 在頸淋巴結結核發病中較為常見。

二、臨床症狀

多在頸部一側或雙側長出疙瘩, 逐漸長大, 不痛不癢, 推入滑動, 無明顯壓痛, 如身體抵抗力低則逐漸增大, 皮膚發變紫, 最終破潰流水樣膿液並排出黃濁樣乾酪樣膿液, 中醫稱之謂“老鼠瘡”。 反復潰爛少, 部分病人可有低熱、盜、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狀。

三、治療誤區

在上世紀中葉抗生素得到廣泛應用的時候, 結核桿菌也遭到了滅頂之災, 大大降低結核病患者的死亡率, 使人們長舒了一口氣, 不再談“癆”色變了。 於是在人們意識中形成了“結核病好治”的印象。

20世紀80年代以來, 由於抗生素的濫用以及治療不規範,

使大批抗結核患者產生耐藥現象。 據統計, 耐藥結核病患者約占首次治療者總數的28%—41%, 這是一種非常令人擔憂的局面。 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結核病不好治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