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川芎 川芎如何鑒別

川芎是著名的活血藥才, 它多於栽培而成。 川芎雖不名貴, 但是市場上也有很多以次充好的藥材, 那麼如何鑒別好的川芎?川芎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中藥川芎性狀:多年生草本, 高40-60釐米。 根莖發達, 形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 具濃烈香氣。 莖直立, 圓柱形, 具縱條紋, 上部多分枝, 下部莖節膨大呈盤狀 (苓子)。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川芎作為一種傳統的中藥材, 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中醫所指的川芎就是傘形科植物川芎的乾燥根莖部分, 川芎具有很好的活血止痛功效, 常被用於月經不調, 經閉痛經,

頭痛, 風濕痹痛等症的治療。

川芎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 高40-70cm。 全株有濃烈香氣。 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埠, 下端有多數鬚根。 莖直立, 圓柱形, 中空, 表面有縱直溝紋。 莖下部的節膨大成盤狀(俗稱苓子), 中部以上的節不膨大。 莖下部葉具柄, 柄長3-10cm, 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 長12-15cm, 寬10-15cm, 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狀全裂, 羽片4-5對, 卵狀披針形, 長6-7cm, 寬5-6cm, 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 長2-5mm, 寬1-2mm, 頂端有小尖頭, 僅脈上有稀疏的短柔毛;莖上部葉漸簡化。 複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 總苞片3-6, 線形, 長0.5-2.5cm;傘輻7-20, 不等長, 長2-4cm;小傘形花序有花10-24;小總苞片2-7, 線形, 略帶紫色, 被柔毛, 長3-5mm;萼齒不發育;花瓣白以, 倒卵形至橢圓形, 先端有短尖狀突起, 內曲;雄蕊5, 花藥淡綠色;花柱2,

長2-3mm, 向下反曲。 幼果兩側扁壓, 長2-3mm, 寬約1mm;背棱槽內有油管1-5, 側棱槽內有油管2-3, 合生面有油管6-8。 花期7-8月, 幼果期9-10月。

川芎生藥材鑒定

川芎生藥材橫切面

木栓層為10餘列細胞。 皮層狹窄, 散有根跡維管束, 其形成層明顯。 韌皮部寬廣, 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 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 大多單列或排成“V”形, 偶有木纖維束。 髓部較大。 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油室, 類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 淡黃棕色, 靠近形成層的油室小, 向外漸大;薄壁細胞中富含澱粉粒, 有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晶體, 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 粉末淡黃棕色或灰棕色。 澱粉粒較多, 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 直徑5~16μm, 長約21μm, 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偶見複粒,

由2~4分粒組成。 草酸鈣晶體存在於薄壁細胞中, 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 直徑10~25μm。 木栓細胞深黃棕色, 常多層重疊, 表面觀呈多角形, 壁薄。 油室多己破碎, 偶可見油室碎片, 分泌細胞壁薄, 含有較多的油滴。 導管主為螺紋導管, 亦有網紋及梯紋導管, 直徑14~50μm, 有的螺紋導管增厚壁互相聯結, 似網狀螺紋導管。

川芎性狀鑒別:根莖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 直徑1.5-7cm。 表面黃褐色至黃棕色, 粗糙皺縮, 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類圓形凹窩狀莖痕, 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細小的瘤狀根痕。 質堅實, 不易折斷, 斷面黃白色或灰黃, 具波狀環紋形成層, 全體散有黃棕色油點。 香氣濃郁而特殘, 味苦, 辛, 微回甜, 有麻舌感。 以個大飽滿、質堅實、斷面色黃白、油性大、香氣濃者為佳。

川芎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木栓細胞。 皮層狹窄。 韌皮部寬廣, 散有根主跡維管束。 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 木質部不規則多角形。 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 大多單列或排成“V”開, 偶有木纖維束。 髓部較大。 薄壁組織散有多數油室, 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 淡橫棕色, 近形成層的油室小。 薄壁細胞富含澱粉粒, 有的含草酸鈣結晶。

川芎粉末特徵:淡黃棕色或灰棕色。

①澱粉粒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 直徑5-16μm。 長約21μm, 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複粒由2-4粒組成。

②草酸鈣結晶呈類圓形團塊或圓簇狀, 直徑10-25μm。

③木栓細胞深黃棕色, 常多層重疊, 表面觀呈多角形, 壁薄。

④油室多破碎, 分泌細胞含有較多的油滴。

⑤導管多為螺紋導管, 有的螺紋導管增厚壁相互聯結, 億網狀螺紋導管。 亦有網紋、梯紋及具緣孔導管, 直徑14-50μm。

川芎中藥化學鑒定

川芎理化鑒別

1.取粉末1克, 加石油醚(30-60℃毫升, 放置10小時, 時時振搖, 靜置, 取上清液1毫升, 揮幹後, 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 再加2%3, 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氫氧化鉀的甲醇飽和溶液2滴, 顯紅紫色。 (檢查不飽和內酯類)

2.取粉末0.5克, 加已醚適量, 冷浸1小時, 濾過。 濾液濃縮至1毫升, 加7%鹽酸羥胺甲醇液2-3滴、20%的氫氧化鉀已醇液3滴, 在水浴上微熱, 冷卻後, 加稀鹽酸調節Ph至3-4, 再加1%三氯化鐵已醇液1-2滴, 於醚層介面處呈紫紅色, (檢查香豆精和內酯類)

3.取粉末0.5克, 加水10毫升, 冷浸過夜, 濾過。 加1%鹽酸至酸性, 分取濾液1毫升3份,分別加碘化鉍鉀、碘化鉀和矽酸至酸試劑,分別產生橘紅色、白色或白色滑澱。

4.取橫切片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亮淡紫色螢光,外皮顯暗棕色螢光。

5.薄層色譜 取粉末2克,加已醚6毫升,冷浸4h,濾過。將濾液濃縮至幹,殘渣用氯仿1毫升溶解,作供試液。另取川川芎嗪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氧化鋁CAC薄層板上,以石油醚-氯仿(1:)展開,用磺化鉍鉀試劑顯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的橘黃色色斑。

6.取該品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5毫升,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1毫升,揮幹後,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甲醇飽和的氫氧化鉀溶液2滴,顯紅紫色。

7.取該品粉末1克,加乙醚20毫升,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醋酸乙酯2毫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克,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微升 ,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結語:川芎作為植物的根莖,很容易被別的植物所冒充,生活中要想識別川芎得擦亮眼睛,購買川芎一定要去正規的中藥房裡,千萬別從路邊小攤上購買。

分取濾液1毫升3份,分別加碘化鉍鉀、碘化鉀和矽酸至酸試劑,分別產生橘紅色、白色或白色滑澱。

4.取橫切片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亮淡紫色螢光,外皮顯暗棕色螢光。

5.薄層色譜 取粉末2克,加已醚6毫升,冷浸4h,濾過。將濾液濃縮至幹,殘渣用氯仿1毫升溶解,作供試液。另取川川芎嗪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氧化鋁CAC薄層板上,以石油醚-氯仿(1:)展開,用磺化鉍鉀試劑顯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的橘黃色色斑。

6.取該品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5毫升,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1毫升,揮幹後,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甲醇飽和的氫氧化鉀溶液2滴,顯紅紫色。

7.取該品粉末1克,加乙醚20毫升,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醋酸乙酯2毫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克,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微升 ,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結語:川芎作為植物的根莖,很容易被別的植物所冒充,生活中要想識別川芎得擦亮眼睛,購買川芎一定要去正規的中藥房裡,千萬別從路邊小攤上購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