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屬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肝病, 好發于中年女性, 起病較隱匿, 主要臨床表現包括乏力、消化不良、黃疸、皮膚瘙癢、脂肪瀉、代謝性骨病、門脈高壓等。
1、乏力: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早期常出現四肢乏力, 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之一。
2、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常見症狀, 可表現為腹脹、納差、噯氣等。
3、黃疸:梗阻性黃疸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重要臨床表現, 提示肝內膽管受損顯著, 黃疸常出現在起病後數月或數年, 顏色越深或加深的速度越快, 表明病情越嚴重。
4、皮膚瘙癢: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皮膚瘙癢輕重程度不一, 可能與膽汁酸沉積於皮膚有關。
5、脂肪瀉:脂肪瀉是患者晚期的臨床表現, 常伴持續和明顯黃疸, 可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
6、代謝性骨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長期脂肪瀉可導致維生素D吸收不良, 出現代謝性骨病, 其中以骨質疏鬆較常見, 也可併發骨質軟化, 表現為骨痛、病理性骨折。
7、門脈高壓: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 可能出現由門靜脈壓增高引起的各種表現和併發症, 如食管靜脈曲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