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練太極必知的四個要點

太極拳已經成為大眾喜愛的健身運動,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練習太極拳, 但是練習太極拳也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的,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練習太極拳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各位熱愛太極的拳友們一定不要錯過哦!

練習太極注意事項

這裡說的太極拳, 是指打拳盤架子而言, 不涉及技擊。

太極拳是有形有質, 是形質相成的體育運動項目。 所以太極拳的傳授不能只講形, 不講質。 既要講形又講質, 做到形質兼備。 這個問題要從歷史上對太極拳最早立論概括說起。

太極拳宗師王宗岳在其《太極拳論》開篇說:“太極者,

無極而生, 動靜之機, 陰陽之母, 動之則分(開), 靜之則合”。 這段話有多層含義。 其中“動之則開, 靜之則合”, 是太極拳最早最高的精闢概括, 對這兩句話要辯證地理解。

一、太極拳的本質

對“動之則開, 靜之則合”, 辯證地理解, 即動與靜, 開與合及其變化, 都是對立統一的。 即“動中有靜”, “靜中有動”, 動靜是平衡統一的。 開合體現動靜, “開中有合”, “合中有開”, 開合平衡統一。 而動靜的實體, “動是實”, “靜是虛”, 也是“實中有虛”, “虛中有實”, 實虛平衡統一(以下對動靜, 實虛, 開合, 皆要如此理解)。 只有虛實的動靜才能平衡統一, 統一的虛實互相轉化, 才能互相銜接, 多次循環往復, 成為一套太極拳過程。

先輩拳家說:“實虛開合是為拳經”, “經是經入不變的”。

按《矛盾論》的觀點, “虛實開合”是太極拳區別於其他有共同點事物的“特殊點”, 即“特殊本質”。 太極拳是“太極”的派生事物, 不等於太極。 太極拳的“動靜”是“太極”動靜的一種, 不是“太極”動靜的全部。 解讀演繹太極拳時, 不要忘記太極拳的這個“特殊本質”。

二、太極拳的動法

“用意不用力”(用意:即用神經感覺和想像), 緩慢均勻, 節節貫串, “意動形隨”, 即是太極拳的動法。 這動法, 是動靜開合及其變化, 和“動之則開”, “靜之則合”, 成為一套太極拳的決定性條件。 沒有這個條件, 就沒有太極拳。

三、太極拳形質是相成的

“動之則開”與“靜之則合”, 互相銜接(動與靜銜接, 開與合銜接), 多次循環往復過程中, 開合成為“掤捋擠按, 采挒肘靠, 進退顧盼定”等一套太極拳開合兩種姿勢動作。

這就是太極拳形質相成的過程。 具體過程如下, 動靜開合是以“腰脊為主宰”。

①“用意不用力”, 由腰脊內部動起, 意氣鼓蕩, 向外動去, 緩慢均勻, 節節貫串, “意動形隨”, 動到周身和四肢末梢, 是開。 上肢則弧形分展開或伸展。 同時下肢進步、退步, 或一腳揚起, 皆是開的“定勢”。 24式拳的起勢, 野馬分鬃, 掤捋擠按中的掤按等皆是開的“定勢”。 “定勢”之間, 則是合、開或再開、合等動作。 這是“動之則開”成為開的姿勢動作過程。 這動是由內到外, 由裡及表, 周身上下左右, 皆動、皆開、皆實。 以掌指為例, 即掌指微微舒平, 不硬不僵, 即是實, “實中有虛”, 周身如此。

②“用意不用力”, 由周身和四肢末梢靜起(靜中有動, 靜也動), 意氣松沉, 緩慢均勻,

節節貫串, “意動形隨”, 靜回到腰脊內部, 是合。 上肢則弧形由外向內回合, 同時下肢收腳, 跟步, 揚起的腳下落, 皆是合的“定勢”。

24式拳中的手揮琵琶, 雙峰貫耳, 掤捋擠按中的捋擠等, 皆是合的“定勢”。 “定勢”之間。 則是開、合或再合、開等動作。 這是“靜之則合”, 成為合的姿勢動作過程。 這靜是由外到內, 由表及裡, 周身上下左右, 皆靜、皆合、皆虛, 以指掌為例, 指掌稍稍松屈, 不軟不懈, 即是虛, “虛中有實, 周身如此”。 “動之則開”與“靜之則合”, 就是這樣組成太極拳的, 24式、88式等太極拳, 都是如此, 只是過程長短, 開合姿勢動作多少不同而已。

四、太極拳是動靜平衡統一的

太極拳的動靜, 是“動中有靜”, “靜中有動”, 動靜平衡統一。 開合體現動靜, 是“開中有合”, “合中有開”,

開合平衡統一(實虛也是如此)。 掤捋擠按等全部姿勢動作, 皆是開合組成, 勢勢皆是“開中有合”, “合中有開”, 開合平衡統一, 勢勢體現“動中有靜”, “靜中有動”, 動靜平衡統一。 這動靜平衡統一遂成為太極拳規律。 這規律貫穿在太極拳過程的始終, 直至一套拳的結束。 規律, 是實踐的準則, 懂規律則知所以, 姿勢動作的正誤優劣, 知所適從, 規範到位。 質行兼備, 才能收太極拳祛病強身, “延年益壽不老春”應有的神奇功效。 學練太極拳做到形質相成, 動靜平衡統一, 則升堂入室, 進入太極拳殿堂矣。

太極拳基本動作與姿勢要領

太極拳基本動作

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 動作徐緩舒暢, 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 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

八種勁法中,掤勁是八勁之本,練太極拳不能須臾離開此勁。它是彈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稱量;是知覺力,一切外來之力皆藉其辨別方向、大小。其他七勁不過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稱。例如,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掤勁,若掌心由外向內纏絲則稱為捋勁,若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則稱為擠勁。掤勁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對方之力達不到胸部,是保護自己的防禦手法;捋勁是向旁的橫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後,用時要 含胸 轉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對方肩擊胯打;

擠勁是向前推扌鄭之力,擠在手背,另手輔之,要點在於雙手用力一致,兩腳抓地前弓;按勁是向前推擊或上掀之力,用時須頂頭懸、含胸、拔背、用腰力發出;采勁是以手抓住對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後下沉之力,用時要含胸縮胯,一般是先采後挒;挒勁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擋開之力,用時要身軀配合以腰帶動;肘勁是以肘擊人,在近身時使用,有“遠拳近肘貼身靠”之說;靠勁是用肩擊胯打,貼身時使用。

太極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近,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跟隨沾粘不丟頂。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如下: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總結:通過上文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太極拳的注意事項都有所瞭解了,練習太極拳必須要從基礎抓起,不僅要知道它的注意點還要掌握它的基本功,如果對太極拳練習還存在疑問,大家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相信會有很大的收穫哦!

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

八種勁法中,掤勁是八勁之本,練太極拳不能須臾離開此勁。它是彈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稱量;是知覺力,一切外來之力皆藉其辨別方向、大小。其他七勁不過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稱。例如,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掤勁,若掌心由外向內纏絲則稱為捋勁,若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則稱為擠勁。掤勁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對方之力達不到胸部,是保護自己的防禦手法;捋勁是向旁的橫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後,用時要 含胸 轉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對方肩擊胯打;

擠勁是向前推扌鄭之力,擠在手背,另手輔之,要點在於雙手用力一致,兩腳抓地前弓;按勁是向前推擊或上掀之力,用時須頂頭懸、含胸、拔背、用腰力發出;采勁是以手抓住對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後下沉之力,用時要含胸縮胯,一般是先采後挒;挒勁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擋開之力,用時要身軀配合以腰帶動;肘勁是以肘擊人,在近身時使用,有“遠拳近肘貼身靠”之說;靠勁是用肩擊胯打,貼身時使用。

太極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近,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跟隨沾粘不丟頂。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如下: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總結:通過上文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太極拳的注意事項都有所瞭解了,練習太極拳必須要從基礎抓起,不僅要知道它的注意點還要掌握它的基本功,如果對太極拳練習還存在疑問,大家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相信會有很大的收穫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