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傳統的武術運動項目之一, 是結合了陰陽五行之學以及傳統哲學的一種健身運動,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學習太極拳, 因為太極拳有極高的醫療保健價值, 那麼該如何學習太極拳呢?一起到下面的文章中尋找答案吧!

學習太極拳切忌急躁, 剛開始學習太極的時候不要急著把招式動作都學習完, 先從簡單的學起。
如果按太極拳的要求去做, 不斷的強化加深對的時候, 有的太極拳練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狀態就自然而然的會出現, 比如身體的酸, 麻, 脹, 重, 輕, 分離等等的現象。 要達到這樣的狀態首先要做到就是必須要安靜下來。 下面, 我用起勢的例子來引導入門的步驟。
先松靜的按太極拳姿勢站立, 太極拳姿勢我就不詳細的講解了, 這個都是能做到的。 不要有壓力感, 心情保持愉悅的狀態, 頂頭懸, 腰以上的脊柱要往天上垂直的拉,

太極拳講究的是身體完全放鬆, 心無雜念。 在學習的過程中脊柱拉直後, 肩膀用力往下沉, 鎖骨往兩邊拉。 這個是抽經拔骨, 有句話叫經不抽不順, 骨不拔不正。
初學者, 要先把身體調整好。 開始可能很不習慣, 甚至會有疼痛感, 只要不傷就可以的。 這樣, 脊柱就垂直的往上拉, 肩膀就往下沉, 形成了脊柱和肩膀對拉的一種狀態。 像挑擔子一樣的感覺。 手一點力都不要加進去。
這個時候, 脊柱往上有個力量懸著, 脊柱就有了空間。 腿上承受身體的重量就要減輕很多, 膝關節及以下的骨頭穩穩地放著, 讓膝關節以上的骨頭輕輕的放在膝關節上,

這個就好比膝關節和膝關節以上的骨頭是分開的, 上面的骨頭只是輕放在膝關節上而已。
想像自己的腳底踩在草坪的草尖上, 輕輕的,
如果你真的完全放鬆了身體, 那麼手臂就會有沉重感, 手有麻脹等感覺出現。 手臂上起時, 意分兩邊走, 一個是往上和往下, 想像手很重的往上, 而腿腳的意往地下走。 這樣, 身體才會像弓箭一樣的拉開, 這個勁不要用明勁, 要用意引導, 用脊柱的的勁。 不要過, 有這個意思就可以了。 這個意就是心念, 我們的身體是受大腦控制的。 你怎麼指揮他就怎麼做。

所謂意氣佈滿全身,就是不要有漏洞,整個身體是一個整體。氣是本來就存在的,就是氣場,你要感受到這個氣勢佈滿你的整個身體。做任何動作都不要散掉。這些都是感覺,千萬不要用身體的力量去做,要把身體的力量完全丟棄,用意帶著身體走。當你的手臂抬起來後,你要感覺你好像是站在懸崖邊,上面有朵花兒,你就是站在懸崖摘花兒的。
手臂與肩高或者稍高就可以了,這個時候,你的感覺是身體是棚起的,就像是一張弓一樣的打開了,含胸拔背,此時,你的整個身體,你的腿腳,脊柱和手臂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半圓形,剛才不是說你的身體像是弓被打開了嗎。你會問,我們的身體就算是弓吧,那玄在哪裡呢?沒有這跟玄這個弓也是沒有力量的啊。

這個時候,我們虛擬一根玄出來,就是手跟腳的這個距離,你要想像出一根玄繃在你的手和腳上,而你的整個腰身是要保持的,不要散了。在手臂放下來的時候,你的兩臂同時要形成一個圓圈,要棚起,此時,你的肩膀被腰帶著向下松走,肩膀和脊柱形成對拉動狀態,肩膀下沉,脊柱就要往上拉,你的手臂落下來的同時,你要想像你的身體從頭到腳的松下來,一直松到腳底,但你的脊柱是保持不變的領著。
這個手腳對拉的勁也慢慢的往原路收回,兩手背的棚勁足落下的時候很容易懈,這個時候就不要跟著肌肉的松而懈掉手和整個身體的棚勁。棚勁一樣的保持,千萬不能散掉。直到手完全的落下來,整個身體也不要懈。這個如果瞭解不了,就比方說負重的,整個身體都是有重物給罩著的,你的每個動作都要有阻力,這個是初級階段,以後到了高級階段時,是會空靈的,但這個負重是必經的階段。

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張弓拉滿後收回,又像是一把傘撐開後收回,但收回的過程和收回後都要保持滿地狀態,只是動作變了而已,身體變了,但心意不能變。久習之,內功必出。很自然的,如果有師父親自指導,這些狀態當天就會出現的,只是要經過一段系統的練習後才會加強並貫通。

所謂意氣佈滿全身,就是不要有漏洞,整個身體是一個整體。氣是本來就存在的,就是氣場,你要感受到這個氣勢佈滿你的整個身體。做任何動作都不要散掉。這些都是感覺,千萬不要用身體的力量去做,要把身體的力量完全丟棄,用意帶著身體走。當你的手臂抬起來後,你要感覺你好像是站在懸崖邊,上面有朵花兒,你就是站在懸崖摘花兒的。
手臂與肩高或者稍高就可以了,這個時候,你的感覺是身體是棚起的,就像是一張弓一樣的打開了,含胸拔背,此時,你的整個身體,你的腿腳,脊柱和手臂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半圓形,剛才不是說你的身體像是弓被打開了嗎。你會問,我們的身體就算是弓吧,那玄在哪裡呢?沒有這跟玄這個弓也是沒有力量的啊。

這個時候,我們虛擬一根玄出來,就是手跟腳的這個距離,你要想像出一根玄繃在你的手和腳上,而你的整個腰身是要保持的,不要散了。在手臂放下來的時候,你的兩臂同時要形成一個圓圈,要棚起,此時,你的肩膀被腰帶著向下松走,肩膀和脊柱形成對拉動狀態,肩膀下沉,脊柱就要往上拉,你的手臂落下來的同時,你要想像你的身體從頭到腳的松下來,一直松到腳底,但你的脊柱是保持不變的領著。
這個手腳對拉的勁也慢慢的往原路收回,兩手背的棚勁足落下的時候很容易懈,這個時候就不要跟著肌肉的松而懈掉手和整個身體的棚勁。棚勁一樣的保持,千萬不能散掉。直到手完全的落下來,整個身體也不要懈。這個如果瞭解不了,就比方說負重的,整個身體都是有重物給罩著的,你的每個動作都要有阻力,這個是初級階段,以後到了高級階段時,是會空靈的,但這個負重是必經的階段。

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張弓拉滿後收回,又像是一把傘撐開後收回,但收回的過程和收回後都要保持滿地狀態,只是動作變了而已,身體變了,但心意不能變。久習之,內功必出。很自然的,如果有師父親自指導,這些狀態當天就會出現的,只是要經過一段系統的練習後才會加強並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