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 首先要瞭解和熟悉太極拳, 學習太極要按照太極拳的步驟, 循序漸進的學習。 太極拳的推手也是太極的一大特色, 推手太極拳的最基本的入門條件, 那麼應該怎樣學習太極的推手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
學習太極拳不可急於求成。 一朝成井只是不現實的主觀想法, 要一層一層打基礎才能長工夫, 技法要一點一滴去學, 經過練習、鞏固、純熟、提高的過程。
開始不好隨便跟人亂推, 搞所謂“自由推手”(目的是如何把對方推倒取勝)。
如此推手, 只能說是捨本逐末, 丟掉太極拳推手的精髓, 而摻雜武術擒拿、摔跤等其他方法。

太極拳推手, 首先要從虛實變化中穩定自己的重心, 然後設法令對方失去重心而傾倒。
所以推手不是鬥力, 以力取勝, 而是要學會柔化, 要“引進落空”, 等到有可乘之機, 所謂“合”, 才“出”——發放出去。
這樣就要靠太極拳本身的搠、捋、擠、按這些最基本的技術。
入門也就是先練這些, 一般可從定步單推手開始, 進而定步雙推手。
在把手法練純熟之後才進入第二個層次, 即練活步推手, 手、步、身法結合一起。 在搠、捋、擠、按四種技法運用自如的基礎上進人第三個層次, 就是大捋推手, 即十三勢的總體練習。

大捋熟練了, 可以運用自如, 就可以練習變化無常的自由推手——亂踩花了。
同時還應練好基本功, 其中包括樁步練習——站樁。
當然, 初入門是要有老師指點、帶領的。
入門引路須口授, 常常與別人推手練習也是進步的因素——工夫無息法自修。
太極拳注重養身
養生是指全面提升生命的存在品質, 它不僅包含防病、治病、健身的內容, 還包括修身養性的深層涵義。 學練陳式太極拳, 不僅要注重防病、治病、健身, 還應該注重個人的修為。 在陳式太極拳的傳統理論中, 包涵了許多優良哲學思想。

其中, 一些哲學思想不僅對提高技術具有指導意義, 而且可以超出指導技術的範疇, 延伸到個體指導為人處事、修身養性的現實生活當中。 例如:“立身中正”、“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動靜結合”等等這些都是陳式太極拳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 如果把它們與為人處事、修身養性聯繫起來, 也會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立身中正”可以指導人們為人要堅守一些原則, 不能偏離為人宗旨;“內外兼修”則可提示人們德才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