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身體和腳轉動要領

在楊式太極拳中, 非常注重身法和腳法的運用, 它在運功過程中關係到整個身體的平衡性。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楊式太極拳的身體和腳轉動的要領, 通過本文的介紹, 希望能讓大家有所學習和提高。

學習太極拳, 在於我們對細節的把握, 每一招每一式都要認真對待。

楊式太極拳身體轉動的角度

楊式太極拳對於身體和腳轉動的角度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楊式太極拳的套路方向有:前、後、左、右、左前、左後、右前、右後之分, 即拳理中的“四正、四隅”。 方位之間的夾角是45°, 八個方位的總和體現了“太極”圓的概念。

因此, 楊式太極拳練習中, 就是以45°為基本的轉動單位。 同樣腳的轉動無論外展、內扣、還是擰轉, 都要遵循這個原則。 譬如左弓步, 後腳(右腳)與前進方向的左腳的夾角要保持在45°的合理範圍。

角度的把握在於我們反復的練習。

從人體力學的結構上講, 這是最為合理的, 全身產生的合力就大, 力量最足, 力點也容易集中, 也能充分體會到“力發於腳”的感覺。 所以45°的角度符合人體力學的要求, 是動作變化的樞紐, 能起到非常好的連接作用。

楊式太極拳實腳轉動

楊式太極拳轉腳的動作有很多稱謂, 無論是“實腿轉動”還是“實腳轉動”, 雖然叫法不同, 含義是一樣的。

以左弓步變換到右弓步為例, 左弓步時, 重心在左腿, 當身體向左轉時,

重心仍保持在左腿, 以左腳後腳掌為支撐點和受力點, 前腳掌微離地面, 同時以左髖關節和左腳後腳掌為軸, 左膝關節為領, 髖關節、膝關節、後腳掌三位一體, 同時向左轉動。

注意重心的把握, 協調好自己的平衡。

左膝關節受力、受阻相對就少, 直到右腳提起邁出, 右腳後腳掌落地, 重心還保持在左腿。 在動作過程中髖關節要松沉, 始終要注意左膝關節與左腳尖的方向保持一致。

轉動時切不可膝關節先動或腳尖先動, 膝關節和腳尖要同時轉動, 這樣就可以儘量避免膝關節受傷, 避免韌帶和肌腱扭傷。

左腳是實腳轉動, 左腿一直承受著身體大部分重量, 這樣就增加了運動量, 增強了腿部股四頭肌力量, 提高了鍛煉效果。

實腿轉動, 可以使得身體重心下沉, 起到“下盤穩固”的作用, 尤其是在形成弓步的過程中, 由於重心的變化, 能體會“其根在腳”, 勁從腳起, 虛實變化和連綿不斷的感覺實腳轉動, 可以達到迅速變化方向、轉身輕靈的效果。

楊式太極拳的“碾腳”

楊式太極拳套路中有展腳、扣腳、擰腳的動作出現, 在楊式太極拳中稱之為“碾腳”。 不同的腳法變化, 重心的虛實變化也截然不同。

它們的區別就在於:

“展腳”是實腳踏地, 前腳掌微離地面, 重心移於後腳掌, 以後腳掌為支撐點、受力點, 小腿垂直於地面, 腳尖向外轉動;

“扣腳”是實腳踏地, 前腳掌微離地面, 重心移於後腳掌, 以後腳掌為支撐點、受力點, 小腿垂直於地面, 腳尖向內轉動;

“擰腳”是實腳踏地,

重心移於前腳掌, 以前腳掌為支撐點、受力點, 後腳掌微離地面, 小腿垂直于地面, 向內或向外轉動。

無論是哪種腳法的變化, 都是以腳掌的局部為支撐點和受力點, 都要首先確定腳的支撐受力點, 然後再根據不同的動作轉化, 確定重心的微微移動範疇, 也就是虛實之間的微調。

此時, 轉動腳一側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都處於自然放鬆、靈活的狀態, 在完成腳法的變化時就尤其顯得輕鬆靈活。 這樣才能保證身體重心穩固和立身中正的目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