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辨別虛實之不同, 內外治結合。
實證內治
1、肺經風熱:鼻部症狀已在前述, 全身可兼見發熱惡寒, 頭痛, 咳嗽痰多。 舌質紅, 苔微黃, 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芳香通竅。 方藥:蒼耳子10g、辛夷15g、菊花20g、白芷20g、薄荷15g、黃芩10g、連翹20g、桔梗10g、荊芥10g、防風8g、甘草6g。 加減:膿涕不易擤者, 加冬瓜子、瓜蔞仁、魚腥草、皂刺以清肺解毒排膿。
2、膽腑鬱熱:鼻部症狀較上型為重。 全身並有發熱、口苦咽幹、目眩、耳鳴耳聾、急躁易怒。 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泄膽熱, 解鬱通竅。 方藥:龍膽草12g、黃芩10g、柴胡10g、梔子15g、澤瀉12g、當歸10g、生地10g、白芷12g、蒼耳子12g、鵝不食草15g。 加減:涕黃稠者, 酌加苡仁、冬瓜仁、黃芩等;涕黃綠者,
3、脾胃濕熱:鼻症同前。 全身症見頭暈頭痛, 頭重體倦, 脘脅脹悶, 小便黃, 舌紅, 苔黃膩, 脈濡或滑數。 治法:清脾瀉熱, 利濕祛濁。 方藥:黃芩10g、滑石12g、大腹皮12g、木通10g、雲苓15g、豬苓15g、黃連6g、石膏30g、白芷15g、白蔻仁10g、辛夷15g、蒼耳子10g。
實證外治
1、針刺療法:選用迎香、鼻通以通鼻塞、太陽、頭維以治頭痛, 還可選用印堂、合谷、風池、曲池、陽白等, 每次2~3穴, 用瀉法, 強刺激。
2、穴位注射:魚腥草注射液0.5ml/穴, 選取肺俞、合谷、曲池、足三裡等穴, 隔日1次。
3、用滴鼻靈、蔥白滴鼻液滴鼻或用冰連散吹入鼻腔, 每天3~4次。 可疏風清熱通竅。
虛證內治
1、肺脾氣虛:症見鼻涕粘稠白濁, 長濕無干, 時多時少, 鼻塞, 嗅覺減退。 檢查見鼻竅肌膜淡紅腫脹, 膿涕自鼻道上方向下流出。
2、腎陰不足:鼻淵日久, 反復不愈, 鼻塞, 流濁涕或黃或白, 嗅覺差, 全身症見頭目眩暈、耳鳴耳聾、手足心熱或鸛紅口幹, 腰膝酸軟, 舌紅, 脈細數。 治法:補腎填精。 方藥:熟地15g、山藥15g、山萸肉12g、懷牛膝15g、菟絲子10g、鹿角膠10g、白芷10g、辛夷花15g、皂刺10g、桔梗8g。
虛證外治
1、鵝不食草散吹鼻, 每日2~3次。
2、藥液熏洗:蒼耳子散液加入噴霧機中, 每日2次, 也可用麻黃、辛夷、甘草、茶葉水煎過濾後作藥液熏洗, 也可作為滴鼻劑。
3、針刺療法:主穴:迎香、百會、上星、合穀;配穴:攢竹、通天、風池。
4、艾灸:顱息、迎香、上星懸灸至患者覺焮熱, 皮膚潮紅。
5、鼻淵暢: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