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嫉妒是因為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待遇等各個方面不如別人, 因而產生羞愧、憤怒、怨恨。 發育時妒忌心是正常的, 所以大人一定要注意發育時妒忌心是正常的。妒忌心如何產生
嫉妒是一種心理活動, 這種心理活動是從人的早期情緒分化而來的。 在新生兒期, 嬰兒得到了生理上的滿足, 吃飽穿暖了就會表現出愉快的情緒。 反之, 生理上得不到滿足, 如饑餓、疲倦等都會引起哭鬧。 3-4個月的情緒分化成快樂與苦惱, 5-6個月時, 苦惱的情緒又分化為懼怕、厭惡、發怒。 1歲半以後, 從苦惱的情緒中進一步分化為嫉妒和一般的苦惱。
引起2-3歲孩子嫉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通常在爭奪父母的愛、老師的表揚, 以及能力的強弱方面孩子會自然地流露出嫉妒的情緒。
對於孩子的嫉妒心, 雖是兒童心理發展中的自然現象, 但不能聽之任之, 父母不能忽視, 應及時疏導, 以免形成不良性格, 如脾氣古怪、多疑、粗暴自卑、執拗或自暴自棄等, 這是對孩子十分不利的。 因此父母平時要關心孩子與人相處時的各種表現, 一旦發現孩子有嫉妒心的苗子, 就要幫助孩子正確地對待, 及時疏導。
如何對待孩子的妒忌心
1、既然它是孩子心理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2、孩子的嫉妒行為可能出於不同的原因, 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根據當時的情景分析孩子嫉妒的原因, 然後給予針對性的安撫、引導甚至教育。 比如, 如果孩子因為擔心父母會把自己的愛轉移到別人身上而嫉妒其他跟我們親近的小朋友,
3、幫助孩子養成豁達樂觀的性格。 “平時應教育孩子理解人與人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 讓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優勢和長處, 但同時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處, 任何方面都比別人強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的道理。 引導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揚長避短, 在生活和學習中學會正視別人的優勢和長處、欣賞別人的優勢和長處, 從而能夠學習、借鑒別人的優勢和長處, 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用自己的成功來取得別人對自己的喝彩。 ”
家長如何和孩子相處
1、首先, 你必須知道你面對的是小孩子, 不能和他一般見識。 你要不生他的氣、不發他的火, 你要試著 小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你要知道你面對的是一塊天然璞玉, 沒有經過任何雕琢, 沒有經過任何風雨的璞玉, 所以跟小孩子相處要放低自己。
2、你要有一顆童心, 去說一些小孩子懂的童話, 不要什麼股票啊基金啊。 有點誇張了, 但是, 當你和小孩子相處時你不得不走進他的世界, 因為小孩子的世界還在建立當中, 他不可能走出自己的世界來和你探討你喜歡的東西, 所以, 你要找到他喜歡的, 才可以走進他的世界。
3、你可以逗逗他, 但千萬別逗哭了, 我們得慶倖小孩子大部分時候是不記仇的, 否則你就死定了。 所以,
4、禮物, 對, 就是禮物。 送小孩子一點小禮物。 因為小孩子一般會對自己的東西看得比較嚴。 所以送他一件小玩意, 他說不定會收藏一輩子的, 所以珍惜這次機會吧, 要不然以後你想送, 人家還要懷疑你有啥目的了。
5、最重要的是用你的真情去對待小孩子, 不要一會一個樣子。 他是很敏感的, 只會接受你一次, 若你變了, 他會感覺被欺騙了。 其實, 我們又何嘗不是。 所以, 趁著剛開始, 就塑造一個好的自己吧。
以上就是分享的孩子妒忌心,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