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哭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小的時候哭是他們的語言, 但是對哭產生依賴就會有不好的影響。 那麼, 哭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哭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哭是孩子表達情感和體驗的一種方式。 對於嬰兒來說, 哭是他們表達消極情緒的信號, 如, 讓爸爸媽媽知道該給他們換尿布、該餵奶了等等。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他們表達自我需要和體驗的能力也增強了, 哭不再是他們表達需要和體驗的主要手段, 而是更多地依靠語言、動作等方式, 並學著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2歲之前哭鬧是有原因的, 比如吃奶, 尿布濕了, 也不可以馬上處理, 大概哭十幾秒或者兩分鐘, 最多二十分鐘, 因為哭是語言的前期訓練, 語言的敏感期是在0-7歲, 如果小孩沒哭夠, 將來會說話比較晚, 而且說話聲音小, 口齒不清晰, 大舌頭, 不愛說話。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的將來語言、肺活量好, 說話語言能力特別號, 在0-1歲的時候讓孩子哭夠了, 當然也不能說餓暈了或者什麼蟲子咬了他讓他在那哭, 一聽見孩子突然的大哭, 先把把他抱起來, 抱起來再進行檢查, 查看尿布等, 檢查檢查全身有沒有不舒適的地方。

對孩子的哭不要大驚小怪, 孩子會覺得特別的委屈, 特別以自我為中心, 特別放大自己的痛苦, 被誰放大的呢?被家長放大的,

家長誇張, 比如一個咳嗽會變成哮喘, 有的哮喘是氣管的問題, 有的是小題大做, 引發家長的注意, 0-7歲是語言的敏感期, 0-1歲哭很重要, 不能不讓她哭, 有的1歲還沒哭過, 那到了3歲還不會說話, 因為0-1歲他的語言就是哭, 不讓他哭等於不讓他說話, 不讓他練習說話。 哭夠了以後, 吸允要夠, 這樣門牙、口腔的肌肉才能靈活, 將來口齒清晰, 不大舌頭。 7-8歲要啃東西, 門牙和嘴皮子才利索, 到了1-2歲以後, 要聯繫協調性, 手、眼、腦的協調性, 練好了以後, 將來語言才能跟得上思維, 跟得上動作。

哭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

孩子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感表現, 他們有時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 但是, 如果他們把哭當做解決問題的惟一手段,

遇到困難就哭, 並在心理上對哭產生依賴的話, 這樣, 會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首先, 經常處於消極情緒狀態的孩子, 他們的身體各器官都會受到抑制, 影響正常發育。

其次, 哭不利於孩子形成積極有效的人際交往方式。 如果和別的小朋友在玩遊戲時不知道怎麼和別人商量, 遇到困難就會哭的話, 長大後也很難學會和別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處。 這種交往方式會發展成為退縮的個性傾向或以極端的行為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現實衝突, 無法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

再次, 孩子經常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 也會影響到父母的情緒, 使他們產生自責和無力感, “人家的孩子好好的, 而我怎麼就帶出了這麼愛哭的孩子?”進而影響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使他們缺乏足夠的耐心, 形成孩子與父母之間消極情緒的不良迴圈。

孩子哭怎麼辦

一般來說, 絕大多數的孩子並非天生就愛哭, 這只是孩子在後天與人相處交流的過程中學到的一種溝通方式。 因為爸爸媽媽每次都會屈服於他的眼淚, 那麼我們成人該如何面對呢?

首先要做到冷靜, 情緒平靜, 態度平和, 一定不要發火。

其次要明白, 孩子其實是在用哭的方式與你們溝通和交流最後儘快弄清孩子希望交流的內容, 給予正確的引導, 從而避免將孩子推到抵觸、反感成人的地步。

處理孩子需求的時候把握原則, 即“只保證基本的, 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在家庭經濟和能力承受範圍內的需求”和“即使孩子哭鬧,

也要堅持原則到底”。

此外還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不能常用哭泣的方式。 比如:小椅子碰倒了扶起來就可以了;飯沒有吃完要好好的找找原因, 下次吃快就好了;其他孩子碰到你很正常的, 不用在意。

總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舒展的眉眼和綻開的笑臉。 健康、快樂的孩子常有積極、愉快的情緒, 年輕的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積極、開朗的情緒、情感, 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讓他們成為身心健康的一代。

以上介紹了哭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家長應該怎麼做。 希望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哭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