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殺原因往往不會顯而易見

無論是誰, 只有一個最終的結局:死亡。 關於自殺, 是個說不完的話題, 既可以街談巷議、流言蜚語的方式談論, 也可以哲學甚或宗教的方式來談論, 就像卡謬說的: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 那就是自殺。 或者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所說:生存還是死亡, 這是一個問題。 換一種說法, 是否值得繼續活下去, 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但常常有意被遺忘的問題。 然而, 每當什麼人自殺的時候, 這個問題就會浮現在我們心中。 卡謬討論自殺的時候, 用的關鍵字是荒謬, 但我更喜歡他無意中使用的一個詞:隱痛。

確實, 無論哪個人自殺, 觸動我們這些存活者的是生命深處的隱痛。 那個人為什麼自殺, 是什麼原因驅使一個人放棄生命, 很難找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王國維自殺以後的近一個世紀, 人們都在探討他的死因, 有人還以此為題做了博士論文, 但在我看來, 還是沒有答案, 答案已經隨著死者長眠地下。

不過, 泛泛而論, 自殺無非兩種類型, 一種是因為信仰(希望)而死, 所謂殺身成仁即是, 伊拉克人對美軍的自殺式襲擊, 屬於此類, 一種是因為困境(絕望)而死, 覺得再也沒有辦法改變自己處身的環境, 於是選擇死亡。 然而, 雖同為絕望, 起因卻可以完全相反, 一種是因為失敗而絕望, 例如跳樓的破產者、負債累累的賭徒, 諸如此類;另一種是因為成功而絕望,

例如獲得諾貝爾獎後自殺的川端康成, 又如最近的張國榮, 在旁人看來, 他們都功成名就, 卻選擇了死亡。 成功者的自殺最容易讓人生髮萬事皆空的感歎, 失敗也罷, 成功也罷, 都無法擺脫生存的空虛。 同時, 也讓我們明白, 生命內在的寧靜與否, 其實與成敗沒有什麼關係。

不久前, 人們都在談論張國榮。 許多人借著他的死在抒發或表達一些什麼, 又在猜測一些什麼。 然而, 還是卡謬說的好, 最清楚明顯的原因往往不是直接引起自殺的原因。 所以, 在我看來, 對於死者, 最好保持沉默, 以表達我們對生命的敬畏。 如果一定要談論, 也許可以像川端康成那樣, 談談臨終的眼, 那臨終的眼裡見到的是什麼呢?川端在那篇文章裡,

並不贊成自殺, 但不久以後, 他自己的眼也成了臨終的眼。 臨終的眼這個片語, 來自另一位自殺的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 我在這裡再次挪用, 表達的是一種不可言說的懷想之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