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都可發生, 冬春兩季較易流行。 好發於3~5歲的小兒。 因此此病期間飲食有較為嚴格的宜禁, 故食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食療原則
1.飲食宜清淡、便於咀嚼吞咽的流質。 如米湯、藕粉、橘子水、新鮮的水果汁、蔬菜汁、西瓜汁、梨汁、甘蔗汁、胡蘿蔔汁及牛奶、雞蛋花湯、豆漿等。
2.病情好轉時儘快改食半流質及軟食, 但必須軟、細、爛, 易於咀嚼吞咽。
3.忌辛辣發物, 避免吃煎炒食物。
4.可多食香椿頭、馬齒莧、芫荽、綠豆、赤豆、絲瓜等, 可絞汁服用, 也可外敷。
各型通用食物
1.苦菜汁 苦菜煮汁飲服。
2.綠豆湯 綠豆60克, 加上煮湯服。
3.荸藕茅根飲 荸薺、藕、茅根等量煎水服。
4.竹菜飲子 鮮竹葉菜250克, 洗淨絞汁服, 每日一劑, 分2次服, 連服數天。
5.馬齒莧茶 鮮馬齒莧適量, 洗淨搗汁, 加冰糖10克, 兌開水適量當茶飲。 連服7天。
6.黃花菜冰糖煎 黃花菜50克, 冰糖30克, 水煎, 每日一劑, 分2次飲湯吃菜。
7.冰糖燉鴨蛋 冰糖30克, 鴨蛋2個。 冰糖在熱水中攪拌溶化, 待水溫後打入鴨蛋攪勻, 文火燉熟。 每日2劑, 分早、晚空腹服, 連用5天。
辯證施食
一、常證
㈠ 溫毒在表證
臨床表現
輕微發熱惡寒, 1~2天后一側腮部腫脹疼痛, 繼則另一側腮部也腫, 或兩側腮部同時腫脹疼痛, 邊緣不清, 觸之疼痛, 咀嚼不便, 或伴頭痛, 咽痛, 納少, 舌紅, 苔薄白或淡黃, 脈浮數。
施食原則
疏風清熱, 散結消腫。
食療方
1.菜心綠豆湯 綠豆100克, 白菜心3個。 綠豆加水煮至爛熟,
2.銀花赤小豆羹 銀花10克, 赤小豆30克。 銀花用紗布包裹, 與赤小豆共煮至熟爛。 每日一劑, 吃豆羹, 分2~3次服。
3.銀花薄黃飲 銀花15克, 薄荷6克, 黃芩3克, 冰糖15克。 前三味共煎取汁, 入冰糖。 每日一劑, 分2~3次服。
4.桑菊竹葉飲 桑葉5克, 菊花5克, 苦竹葉30克, 白茅根30克, 薄荷3克, 共放入杯中, 開水浸泡10分鐘, 或火上煎煮5分鐘, 加入白糖20克, 即成。 每日一劑, 頻飲。
㈡ 熱毒蘊結證
臨床表現
高熱不退, 多見兩側腮部腫脹疼痛, 堅硬拒按, 張口、咀嚼困難, 煩躁不安, 口渴引飲, 或伴頭痛, 嘔吐, 咽部紅腫, 食欲不振, 尿少黃赤, 舌紅, 苔黃, 脈滑數。
施食原則
清熱解毒, 散結消腫。
食療方
1.竹筋糖煎 竹葉菜50克, 筋骨草30克, 白糖適量。 前兩味水煎後調入白糖。
2.玄參三花飲 玄參15克, 銀花10克, 菊花10克, 紅花3克, 水煎後加入冰糖適量。 每日一劑, 不拘時服。
3.牛蒡粥 牛蒡根30克, 粳米50克。 牛蒡根洗淨, 加水適量, 置武火上燒沸, 改用文火煎煮15分鐘, 去渣取汁, 將粳米放入, 煮至熟即成。 每日一劑, 分2~3次服。
二、變證
㈠ 邪陷心肝證
臨床表現
高熱不退, 神昏, 嗜睡, 項強, 反復抽風, 腮部腫脹疼痛, 堅硬拒按, 頭痛, 嘔吐, 舌紅, 苔黃, 脈洪數。
施食原則
清熱解毒, 熄風開竅。
食療方
1.菊花鉤藤飲 菊花10克, 鉤藤10克, 先煮鉤藤, 幾沸後再入菊花煮為湯。 每日一劑, 分2~3次服用, 連服1周左右。
2.珍珠母粥 珍珠母120克, 粳米50克, 鹽適量。 先用水2000ml煮珍珠母, 開鍋後15分鐘取上層清液, 再用此液煮米做粥, 吃時加少許鹽。 分次酌量服食。
㈡ 毒患睾腹證
臨床表現
腮部腫脹漸消, 一側或兩側睾丸腫脹疼痛, 或伴少腹疼痛, 痛甚者拒按, 舌紅, 苔薄黃, 脈數。
施食原則
清肝瀉火, 活血止痛。
食療方
1.桃仁粥 桃仁10克, 粳米50克。 桃仁去皮研碎, 與粳米如常法煮粥, 吃時加少許紅糖。 每日1次, 連服一周。
2, 荔枝核粥 荔枝核、橘核各適量。 兩核研碎, 用水煎取汁, 再煮粳米做成粥。 每日一劑, 連用一周。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白癜風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若患有白癜風的朋友病情好轉時儘快改食半流質及軟食, 但必須軟、細、爛, 易於咀嚼吞咽。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保健藥膳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