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第二節 咳嗽

冬春季節和溫度驟降的時候, 咳嗽最為常見, 那麼我們對咳嗽具體瞭解多少呢?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咳嗽?中醫學上是如何定義這一症狀, 又是用什麼治療方法來治癒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凡因感受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 影響肺的正常宣肅功能, 造成肺氣上逆作咳, 咯吐痰涎的, 即稱“咳嗽”。 本證相當於西醫學所稱的氣管炎、支氣管炎。 古代關於本證的認識較為全面, 從臨床症狀、病機、治則到方藥均有詳細記載。 目前咳嗽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 多發生于幼兒。 咳嗽作為一個症狀, 可見於諸多疾病中,

當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現時, 方可稱謂咳嗽, 若是其他外感, 內傷疾病中出現咳嗽症狀, 則不屬於本病證。

一、咳嗽的病因病機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 以風邪為主, 肺脾虛弱是其內因。 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為感受風邪。 小兒冷暖不知自調, 風邪致病, 首犯肺衛。 肺主氣, 司呼吸, 肺為邪侵, 壅阻肺絡, 氣機不宜, 肅降失司, 肺氣上逆, 則為咳嗽。 風為百病之長, 常夾寒夾熱, 而致臨床有風寒、風熱之區別。

內傷病因小兒脾虛生痰, 上貯於肺, 致肺之清肅失司而發為咳嗽。 或稟賦不足, 素體虛弱, 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 .進一步耗傷氣陰, 發展為內傷咳嗽。

小兒咳嗽病因雖多, 但其發病機理則一, 皆為肺臟受累, 宣肅失司而成。

外感咳嗽病起於肺, .內傷咳嗽可因肺病遷延, 也可由它髒先病累及於肺所致。 其病理因素主要為痰。 外感咳嗽為六淫之邪, 侵襲肺系, 致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 痰液滋生。 內傷多為脾虛生痰, 痰阻氣道, 影響肺氣出入, 致氣逆作咳。 若小JL肺脾兩虛, 氣不化津廠則痰濕更易滋生。 若痰濕蘊肺, 遇感引觸, 轉從熱化, 則可出現痰熱咳嗽。 小兒稟賦不足, 素體虛弱, 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 可耗傷氣陰, 發展為肺陰耗傷或肺脾氣虛之證。

二、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咳嗽為主要症狀, 多繼發於感冒之後, 常因氣候變化而發生。

2.好發於冬春季節。

3.肺部聽診兩肺呼吸音粗糙, 或可聞幹噦音。

4.X線攝片或透視檢查, 示肺紋理增粗。

(二)鑒別診斷

臨床須與頓咳作鑒別。 兩者均以咳嗽為主症, 但咳嗽多為聲咳;頓咳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 咳後有雞鳴樣吼聲, 並吐出痰涎, 病程遷延日久為特徵。

三、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咳嗽辨證, 主要區別外感咳嗽、內傷咳嗽。 外感咳嗽往往病程短, 伴有表證, 多屬實證。 內傷咳嗽, 發病多緩, 病程較長, 多兼有不同程度的裡證, 常呈由實轉虛的證候變化。

(二)治療原則

本病證的治療, 應分清邪正虛實及外感內傷。 外感咳嗽一般邪氣盛而正氣未虛, 治宜疏散外邪, 宣通肺氣為主, 邪去則正安, 不宜過早使用苦寒、滋膩、收澀、鎮咳之藥, 以免留邪。 內傷咳嗽, 則應辨明由何髒累及, 隨證立法。 痰盛者化痰以宣肅肺氣, 依痰熱、痰濕之不同, 分別予以清熱化痰或燥濕化痰。

後期以補為主, 分別以潤肺滋陰與健脾補肺為法。

(三)分證論治

1.風寒咳嗽

證候:咳嗽頻作, 咽癢聲重, 痰白清稀, 鼻塞流涕, 惡寒少汗, 或有發熱頭痛, 全身酸痛, 舌苔薄白, 脈浮緊, 指紋浮紅。

分析:風寒束肺, 肺氣失宣。 肺主衛表, 司開合, 風寒犯肺, 肺氣失宣, 則見咳嗽頻作, 喉癢聲重;風寒外束, 腠理閉塞, 故而發熱惡寒;風寒外襲, 經氣不暢, 見全身酸痛;舌苔薄白、指紋浮紅為邪在表之象。

治法:散寒宣肺。

方藥:金沸草散加減。 常用藥:金沸草順氣止咳, 前胡、荊芥解散風寒, 細辛溫經發散, 半夏燥濕化痰, 茯苓利水除痰。

寒邪較重, 加炙麻黃辛溫宣肺;咳甚加杏仁、桔梗、枇杷葉止咳下氣;痰多加橘皮、茯苓化痰理氣。

2.風熱犯肺

證候:咳嗽不爽,

痰黃粘稠, 不易咯出, 口渴咽痛, 鼻流濁涕, 伴有發熱頭痛, 惡風, 微汗出, 舌質紅, 苔薄黃, 脈浮數, 指紋紅紫。

分析:風熱犯肺, 肺失清肅。 肺開竅於鼻, 風熱犯肺, 肺失清肅, 氣道不宜, 故咳嗽不爽, 鼻流濁涕;肺主皮毛, 風熱束表, 客於皮毛, 疏泄失司, 故發熱頭痛, 惡風微汗出;肺熱上熏於咽, 則咽痛;舌苔薄黃、脈浮紅, 為風熱邪在肺衛之象。

治法:疏風肅肺。

方藥:桑菊飲。 常用藥:桑葉、菊花疏散風熱, 薄荷、連翹辛涼透邪、清熱解表;杏仁、桔梗宣肺止咳, 蘆根清熱生津, 甘草和中。

氣粗;口渴加生石膏、天花粉清熱生津;肺熱重加黃芩清肺;咽紅腫痛加土牛膝根、玄參利咽消腫。 咳重加枇杷葉、前胡清肺止咳;痰多加浙貝母、瓜蔞滌痰止咳。

3.痰熱咳嗽

證候:咳嗽痰黃, 稠粘難咯,面赤唇紅,口苦作渴,或有發熱、煩躁不寧,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色紫。·

分析:痰熱內蘊,肺失清肅。外感風熱化火人裡,煉液成痰,痰隨氣逆,故咳嗽痰多,稠粘難咯;氣火上升,裡熱薰蒸故面紅唇赤,口苦作渴,煩躁不寧;舌紅苔黃、脈滑數,指紋紫是痰熱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

方藥:清寧散加減。常用藥:桑白皮、前胡、瓜蔞皮、葶藶子肅肺降逆,茯苓、浙貝母、車前子祛痰鎮咳,黃芩、魚腥草清肺解熱,甘草和中。

痰多色黃,稠粘咯吐不爽加竹瀝、膽南星、海浮石清肺化痰;胸脅疼痛加郁金、川楝子理氣通絡;心煩口渴加梔子、黃連、竹葉清心除煩。

4.痰濕咳嗽

證候:咳嗽重濁,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悶納呆,苔白膩,脈濡。

分析:痰濕中阻,肺失宣降。脾胃滋生痰濕,上貯於肺,則咳嗽痰壅,色白而稀;痰濕中阻,氣機失暢,則胸悶納呆;苔白膩,脈濡為痰濕內停之象。

治法:化痰燥濕。

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常用藥:陳皮、半夏利氣化痰,茯苓、甘草調脾化濕,蘇子、萊菔子、白芥子肅肺化痰。

濕盛加蒼術、厚樸燥濕健脾,寬胸行氣;咳甚加杏仁、百部、枇杷葉宣肺化痰止咳;胸悶嘔吐加陳皮、枳殼理氣寬胸。

5.陰虛咳嗽

證候: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幹,喉癢聲嘶,手足心熱,或咳嗽帶血,午後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分析:正虛邪戀,肺陰受損。陰虛則內熱,故見午後潮熱,手足心熱,熱傷肺絡,見咳嗽帶血;陰液受傷,無以上承,故口渴咽幹;陰虛生燥,見乾咳無痰,喉癢聲嘶。

治法:滋陰潤肺,兼清餘熱。

方藥:沙參麥冬東加減。常用藥:南沙參清肺火、養肺陰,麥門冬、玉竹清熱潤燥,天花粉、生扁豆清胃火、養胃陰,桑葉宣肺,生甘草清火和中。

咳嗽痰粘加川貝母、炙枇杷葉、海浮石豁痰止咳;咳甚痰中帶血加茅根、藕節炭、蛤粉炒阿膠清肺止咳;陰虛發熱加地骨皮、白薇、生地黃、石斛養陰清熱。

6.氣虛咳嗽

證候:咳而無力,痰白清稀,面色蒼白,氣短懶言,語聲低微,喜溫畏寒,體虛多汗,舌質淡嫩,脈細少力。

分析:肺氣不足,余邪未解。肺為氣之主,肺虛則氣無所主而咳嗽無力,氣短懶言,聲音低微;肺氣虛弱,衛外不固,見喜溫畏寒多汗;肺虛及脾,水濕不能運化,故痰白清稀;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為氣虛之象。

治法:健脾補肺,益氣化濕。

方藥:六君子東加味。黨參補氣益胃,白術、茯苓健脾化濕,甘草和中養胃,陳皮、半夏燥濕化痰。

氣虛甚者加黃芪、黃精益氣補虛;汗出形寒加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咳甚痰多加杏仁、川貝母、炙枇杷葉化痰止咳;納呆加焦山楂、神曲和胃導滯。

四、咳嗽的其他治療方法

(一)中成藥劑

1.蛇膽川貝液每服lOmL,1日2-3次。用於風熱咳嗽、痰熱咳嗽。

2.急支糖漿每服5—lOmL,1日2—3次。用於風熱咳嗽。

3.橘紅痰咳液每服lOmL,1日2—3次。用於痰濕咳嗽。

4.半夏露每服5—lOmL,1日2—3次。用於痰濕咳嗽。

(二)單方驗方

1.紫蘇、陳皮各log,白蘿D\汁12g。加水120mL,煎成60mL,加紅糖log,趁熱溫服。用於風寒咳嗽。

2.枇杷葉、桑白皮各log,桔梗、白前各6so水煎服。用於痰熱咳嗽。

3.魚腥草60g,杏仁log,桔梗12g。水煎服。用於痰熱咳嗽。

4.川貝母6g,雪梨1個,冰糖15g。蒸服。用於陰虛咳嗽。

(三)藥物外治

丁香、肉桂各3g,共為末。溫水調敷肺俞穴,固定。每日換1次。用於氣虛咳嗽。

(四)針灸療法

體針取穴:①天突、曲池、內關、豐隆。②肺俞、尺澤、太白、太沖。每日取1組,兩組交替使用,每日1次,10-15次為1療程,中等刺激,或針後加灸。用於氣虛咳嗽。

五、預防護理

1.預防

加強鍛煉,增強抗病能力。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特別秋冬季節,注意胸、背、腹部保暖,以防外感。

2.護理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煤氣、塵煙等刺激。咳嗽期間,適當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避免腥、辣、油膩之品。

結語:通過上文我們知道,咳嗽在各種疾病中都有所表現,中醫上針對不同的咳嗽類型給出不同的治療方法,同時也可通過藥物外治,針灸療法來治療。我們在平時也應該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注意天氣變化,及時的增減衣服,即使小兒咳嗽了也不用過於擔心啦!

稠粘難咯,面赤唇紅,口苦作渴,或有發熱、煩躁不寧,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色紫。·

分析:痰熱內蘊,肺失清肅。外感風熱化火人裡,煉液成痰,痰隨氣逆,故咳嗽痰多,稠粘難咯;氣火上升,裡熱薰蒸故面紅唇赤,口苦作渴,煩躁不寧;舌紅苔黃、脈滑數,指紋紫是痰熱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

方藥:清寧散加減。常用藥:桑白皮、前胡、瓜蔞皮、葶藶子肅肺降逆,茯苓、浙貝母、車前子祛痰鎮咳,黃芩、魚腥草清肺解熱,甘草和中。

痰多色黃,稠粘咯吐不爽加竹瀝、膽南星、海浮石清肺化痰;胸脅疼痛加郁金、川楝子理氣通絡;心煩口渴加梔子、黃連、竹葉清心除煩。

4.痰濕咳嗽

證候:咳嗽重濁,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悶納呆,苔白膩,脈濡。

分析:痰濕中阻,肺失宣降。脾胃滋生痰濕,上貯於肺,則咳嗽痰壅,色白而稀;痰濕中阻,氣機失暢,則胸悶納呆;苔白膩,脈濡為痰濕內停之象。

治法:化痰燥濕。

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常用藥:陳皮、半夏利氣化痰,茯苓、甘草調脾化濕,蘇子、萊菔子、白芥子肅肺化痰。

濕盛加蒼術、厚樸燥濕健脾,寬胸行氣;咳甚加杏仁、百部、枇杷葉宣肺化痰止咳;胸悶嘔吐加陳皮、枳殼理氣寬胸。

5.陰虛咳嗽

證候: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幹,喉癢聲嘶,手足心熱,或咳嗽帶血,午後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分析:正虛邪戀,肺陰受損。陰虛則內熱,故見午後潮熱,手足心熱,熱傷肺絡,見咳嗽帶血;陰液受傷,無以上承,故口渴咽幹;陰虛生燥,見乾咳無痰,喉癢聲嘶。

治法:滋陰潤肺,兼清餘熱。

方藥:沙參麥冬東加減。常用藥:南沙參清肺火、養肺陰,麥門冬、玉竹清熱潤燥,天花粉、生扁豆清胃火、養胃陰,桑葉宣肺,生甘草清火和中。

咳嗽痰粘加川貝母、炙枇杷葉、海浮石豁痰止咳;咳甚痰中帶血加茅根、藕節炭、蛤粉炒阿膠清肺止咳;陰虛發熱加地骨皮、白薇、生地黃、石斛養陰清熱。

6.氣虛咳嗽

證候:咳而無力,痰白清稀,面色蒼白,氣短懶言,語聲低微,喜溫畏寒,體虛多汗,舌質淡嫩,脈細少力。

分析:肺氣不足,余邪未解。肺為氣之主,肺虛則氣無所主而咳嗽無力,氣短懶言,聲音低微;肺氣虛弱,衛外不固,見喜溫畏寒多汗;肺虛及脾,水濕不能運化,故痰白清稀;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為氣虛之象。

治法:健脾補肺,益氣化濕。

方藥:六君子東加味。黨參補氣益胃,白術、茯苓健脾化濕,甘草和中養胃,陳皮、半夏燥濕化痰。

氣虛甚者加黃芪、黃精益氣補虛;汗出形寒加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咳甚痰多加杏仁、川貝母、炙枇杷葉化痰止咳;納呆加焦山楂、神曲和胃導滯。

四、咳嗽的其他治療方法

(一)中成藥劑

1.蛇膽川貝液每服lOmL,1日2-3次。用於風熱咳嗽、痰熱咳嗽。

2.急支糖漿每服5—lOmL,1日2—3次。用於風熱咳嗽。

3.橘紅痰咳液每服lOmL,1日2—3次。用於痰濕咳嗽。

4.半夏露每服5—lOmL,1日2—3次。用於痰濕咳嗽。

(二)單方驗方

1.紫蘇、陳皮各log,白蘿D\汁12g。加水120mL,煎成60mL,加紅糖log,趁熱溫服。用於風寒咳嗽。

2.枇杷葉、桑白皮各log,桔梗、白前各6so水煎服。用於痰熱咳嗽。

3.魚腥草60g,杏仁log,桔梗12g。水煎服。用於痰熱咳嗽。

4.川貝母6g,雪梨1個,冰糖15g。蒸服。用於陰虛咳嗽。

(三)藥物外治

丁香、肉桂各3g,共為末。溫水調敷肺俞穴,固定。每日換1次。用於氣虛咳嗽。

(四)針灸療法

體針取穴:①天突、曲池、內關、豐隆。②肺俞、尺澤、太白、太沖。每日取1組,兩組交替使用,每日1次,10-15次為1療程,中等刺激,或針後加灸。用於氣虛咳嗽。

五、預防護理

1.預防

加強鍛煉,增強抗病能力。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特別秋冬季節,注意胸、背、腹部保暖,以防外感。

2.護理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煤氣、塵煙等刺激。咳嗽期間,適當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避免腥、辣、油膩之品。

結語:通過上文我們知道,咳嗽在各種疾病中都有所表現,中醫上針對不同的咳嗽類型給出不同的治療方法,同時也可通過藥物外治,針灸療法來治療。我們在平時也應該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注意天氣變化,及時的增減衣服,即使小兒咳嗽了也不用過於擔心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