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運動要累點
世衛建議:5~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時候, 運動強度要大一點, 累一點也沒關係, 最好是無氧運動, 比如100米快跑, 連續兩次, 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達到運動最高峰值, 以刺激各器官均衡發展, 有利於肌肉骨骼組織等生長發育。
運動可以多樣化, 關鍵是運動的強度要上去, 但走路很難達到這個年齡段的運動要求。 因此, 孩子走路往往不算運動。
2成人運動要久點
世衛建議:18~64歲成年人,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活動,
專家認為, 相比青少年, 成年人的運動強度下來了, 但運動時間延長了, 並且以有氧運動為主, 也就是更強調運動的持久性。 忙碌的都市人, 運動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平時能動就動, 利用好時間, 比如上下班改為步行, 午休時做10分鐘快走或是爬樓梯等, 只要在一周內多次進行(每次至少10分鐘), 最後累計150分鐘就行。
對於大肌群參與的肌肉活動, 趙紀生教授認為這是為增強髖部、腿部的運動, 因為人體最大的大肌群其實是屁股。 大肌群發達了, 主要目的是更好擠壓血管, 加速血液迴圈, 尤其是下肢靜脈回流到心臟的血液。 因此, 多進行跳躍、負重蹲起都可有效鍛煉大肌群。
3老人運動要穩點
世衛建議: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 每週至少3天進行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
專家說, 老年人因運動系統與神經系統功能衰退, 肌肉老化, 往往是眼到手不到。 比如, 有的老年人用竹竿打棗, 打著打著自己就跌倒了, 這就是眼睛看到了卻指揮不了身體, 手眼協調出現偏差而導致摔跤。 閉眼單腳站立實驗就能測出老人平衡感好壞, 即閉著一隻眼睛單腳站立, 如果時間在5秒以下, 說明身體平衡感較差, 應增強這方面的鍛煉, 尤其是下肢的運動, 比如走路、蹲起、太極拳等。
看了上面的介紹, 朋友們知道不同年齡段的各種運動方法有哪些了吧?每天適時的做一些運動, 就可以讓身體變得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