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肝膽濕熱

肝膽方面的病症, 一般的人應該很難察覺。 因為體表的感覺只有胃痛, 肚子痛等。 想要知道得具體些, 就要好好瞭解我們身體結構!下面小編就介紹下肝膽濕熱的病症, 有關肝膽濕熱的病因, 還有肝膽濕熱的臨床表現等問題我們一一瞭解!

肝膽濕熱, 病證名。 指濕熱之邪蘊結肝膽的病證。 多由外感濕熱之邪, 或嗜酒, 過食肥甘辛辣, 濕邪內生, 鬱久化熱所致, 或脾胃運化失常, 濕濁內生, 蘊而化熱, 阻遏肝膽而成。 證見脅肋脹痛, 灼熱, 腹脹厭食, 口苦泛惡, 小便短赤或黃, 大便不調, 或身目發黃, 舌偏大, 舌紅苔黃厚而膩,

脈弦數等。 治宜清利肝膽濕熱。

病因病機

肝膽濕熱證為濕熱內蘊肝膽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證。 常因感受濕熱之邪或脾虛水濕內生, 日久化熱, 或長期過食甘肥厚味生濕助熱, 影響肝膽功能所致。 屬實證, 臟腑同病, 病位在肝、膽, 往往涉及脾胃。

臨床表現

脅肋灼痛脹痛, 或脅下有痞塊按之疼痛, 目黃, 小便黃, 身黃, 色鮮明如橘子色, 發熱, 口苦, 納差, 噁心嘔吐, 腹脹, 大便或閉或溏, 舌紅, 苔黃膩, 脈弦數或弦滑。 肝膽濕熱以濕熱內蘊, 肝膽功能異常為特徵。 或陰囊濕疹, 或睾丸腫脹熱痛, 或帶下黃臭, 外☆禁☆陰瘙癢, 舌苔黃膩, 脈弦數等。

辨證施治

治則:清熱利濕, 疏肝利膽。

(一)內治法

1.肝膽濕熱

證候:頭痛目赤, 脅痛口苦, 耳聾、耳腫;或濕熱下注,

陰腫陰癢, 筋痿陰汗, 小便淋濁, 婦女濕熱帶下等。 治則:瀉肝膽實火, 清下焦濕熱。 主方:龍膽瀉肝東加減。 方藥: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木通、車前草、澤瀉、生地、當歸、甘草。 水煎, 取汁200~300毫升, 每日1~2劑, 溫服。

若見嘔逆者, 加竹茹、黃連、半夏;若見吐衄者, 加丹皮、茜草。 若陰囊濕疹, 睾丸腫痛, 或帶下黃臭者, 加地膚子、黃柏;土茯苓、金銀花;若小便頻數澀痛, 甚或小便點滴不下者, 加滑石、沉香。

2.濕熱黃疸

證候:陽黃身熱, 面目、周身黃如桔色, 小便黃赤短澀, 大便不暢(或秘), 腹微滿, 口渴胸悶, 煩躁不安, 或有頭汗出, 別處無汗, 苔黃膩, 脈滑數。 治則:泄熱, 利濕, 退黃。 主方:茵陳蒿東加味。 方藥:茵陳、梔子、車前子、茯苓、滑石、連翹、赤芍。 水煎, 取汁200~300毫升, 每日1~2劑, 溫服。

若黃疸加深,

嗜睡或昏迷者, 宜送服或鼻飼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紫雪丹之類。

3.濕熱阻滯肝膽

證候: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嘔不止, 鬱鬱微煩, 心下痞硬, 或心下滿痛, 大便不解或脅熱下利, 舌苔黃, 脈弦數有力。 治則:和解少陽, 內瀉熱結。 主方:大柴胡東加減。 方藥:柴胡、枳實、厚樸、黃芩、半夏、大黃、生薑, 水煎, 取汁200~300毫升, 每日1~2劑, 溫服。

若腹痛劇烈, 嘔吐蛔蟲者, 宜先服烏梅丸安蛔, 再選用本方;若濕熱煎熬成砂石, 阻滯膽道者, 加金錢草、海金沙、郁金;若胃腸燥熱, 大便不通, 脘腹膿滿者, 加芒硝(沖服)。

(二)外治法

1.外敷藥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黃, 任選1種, 選敷合穀、列缺, 發泡後, 刺破流出黃水(但操作時避免感染, 最好在醫務工作者的監督下使用此法), 用於濕熱黃疸。

(2)地膚子、土茯苓, 煎水熏洗外☆禁☆陰, 用於陰部濕癢, 帶下黃臭。

2.灌腸療法

(1)生大黃、馬齒莧、黃柏, 水煎取汁150毫升, 保留灌腸20~30分鐘, 每日1~2次。

(2)生大黃、敗醬草, 水煎, 取汁150毫升, 高位灌腸, 保留20~30分鐘, 每日1次, 5~7天為1療程。

結語:肝膽方面的疾病屬於內科, 需要好好抓些重要調理。 小編上述介紹了這麼多有關於這個病的知識, 希望大家能夠多多瞭解, 以後知道自己的不舒服症狀是否屬於這個病。 儘早發現, 可以早些治療, 有助於身體的恢復。 祝大家一直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