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是什麼, 相信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吧, 這是中醫診斷方法中的一種, 中醫通過把脈, 瞭解一個人的脈象, 再結合一些症狀, 最終給病人對症下藥的。 但是, 你知道如何正確的應用脈診嗎,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脈診是一種簡便而細緻的診斷方法, 要想摸得準確, 除掌握各種脈象特點, 反復實踐, 認真分辨外, 還要採用正確的診脈方法。
診脈時, 要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 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 並注意使手臂位置與心臟保持同一水準, 直腕仰掌, 以使血流暢通, 不致影響真實脈象。
對成年人診脈,
即先以醫生的中指按在病人掌後高骨(橈骨莖突)內側的橈動脈上定關脈, 然後食指按在中指關脈之前定寸脈, 用無名指按在中指關脈之後定尺脈。 三指隆起呈為弓形, 指頭齊平, 以指腹按觸脈體。 三指平布, 疏密要適宜, 布指的疏密要與患者的身高相適應, 身材高大的布指宜疏, 身材矮小的布指宜密。
小兒寸口脈部位甚短, 不宜用三指候寸、關、尺, 可採用“一指(拇指)定關法”, 不再細分三部。
按脈時指力要適當, 分浮、中、沉三層進行, 輕微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 名叫“舉”;重按至筋骨為沉取, 名叫“按”;不輕不重, 中度用力按到肌肉為中取, 名叫“尋”。 這樣寸、關、尺三部, 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 合稱“三部九候。 ”
在診脈過程中,
此外, 診脈時應有一個安靜的環境。 患者診脈前要避免較大的活動或精神刺激, 以使氣血和調, 才能反映出真實脈象。 古人曾強調選擇“平旦”(即清晨)診脈, 即是此意。 醫
生在診脈之時, 必須呼吸均勻, 平靜, 態度認真, 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 細心體察脈象。 每次診脈的時間, 古人強調不應少於脈跳五十次, 現在一般不應少於一分鐘, 必要時診脈時間還可長些。
脈診的臨床意義
脈象的形成, 既然和臟腑氣血關係十分密切, 那麼, 臟腑氣血發生病變, 血脈運行受到影響, 脈象就有變化, 故通過診察脈象, 可以判斷疾病的病位與推斷疾病的預後。
1、判斷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 疾病的表現儘管極其複雜, 但從病位的淺深來說, 不在表便在裡, 而脈象的浮沉, 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淺深, 脈浮, 病位多在表;脈沉, 病位多在裡。 疾病的性質可分寒證與熱證, 脈象的遲數, 可反映疾病的性質, 如遲脈多主寒證, 數脈多主熱證。 在病變過程中, 邪正鬥爭的消長, 產生虛實的病理變化, 而脈象的有力無力, 能反映疾病的虛實證候。
2、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後。 脈診對於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後, 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如久病脈見緩和, 是胃氣漸複, 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氣虛、虛勞, 或失血、久泄而見洪脈, 則多屬邪盛正衰危候。 外感熱病, 熱勢漸退, 脈象出現緩和, 是將愈之候;若脈急數, 煩躁, 則病進。 又如戰汗, 汗出脈靜, 熱退身涼, 為病退向愈;若脈急疾, 煩躁者則為病進危候。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如何正確應用脈診的知識, 看完本文你現在應該知道了吧。 或許你不是中醫, 你不需要知道這些, 但是我們在看中醫的時候, 會運用到的哦, 到時候你就知道他們的手法對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