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腸道併發症

阿米巴痢疾(amebicdysentery), 又稱腸阿米巴病(intestinalamebiasis), 是由致病性溶組織阿米巴原蟲侵入結腸壁後所致的以痢疾症狀為主的消化道傳染病。 病變多在回盲部結腸, 易復發變為慢性。 原蟲亦可由腸壁經血流—淋巴或直接遷徙至肝、肺、腦等臟器成為腸外阿米巴病, 尤以阿米巴肝膿腫最為多見。

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腸道併發症有哪些

1、腸出血:腸壁潰瘍累及血管, 可造成腸出血。 出血量多少不等, 大出血時患者往往出現面色蒼白、脈搏細數及血壓下降等出血性休克表現。

2、腸穿孔:多見於暴發型。 穿孔部位以盲腸、闌尾及升結腸為多見。

急性穿孔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 病情嚴重。 慢性穿孔造成周圍組織粘連, 形成局部膿腫。

3、闌尾炎:阿米巴闌尾炎症狀與普通闌尾炎相似, 易形成膿腫, 若有慢性腹瀉或阿米巴痢疾病史, 糞便中找到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 則有助於二者的鑒別診斷。

4、非痢疾性結腸病變:系由增生性病變所引起, 包括阿米巴瘤、腸道阿米巴性肉芽腫及纖維性狹窄。 阿米巴瘤為大腸壁的炎性假瘤, 以腹痛和大便習慣改變最多, 部分伴間歇性痢疾, 可誘發腸套疊和腸梗阻, 主要體征為:右髂捫及可移動的、光滑的鵝卵形或腸曲樣塊物, X線上見占位性病變, 對抗阿米巴治療有良好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