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懂得正確的護理方法, 低燒採用物理降溫, 超過38.5℃就使用退燒藥, 儘量不上醫院,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 退熱藥的說明書上都會注明“用藥超過3天需去就診”, 這是為什麼呢?
發燒是孩子在生長發育、產生自身免疫力時都要經歷的過程。 如果孩子精神狀態良好, 短期發熱不需要干預太多, 但是如果孩子發燒超過3天就需要就醫, 一方面是減少退燒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另一方面就是所有超過3天的發熱都應盡可能明確病因, 而川崎病是小兒發燒3-5天最需要警惕的疾病之一。
一、孩子發燒3-5天警惕川崎病
由於川崎病的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 患兒會出現咳嗽、發燒、流鼻涕、精神食欲差, 或是會出現拉肚子、疲憊、煩躁等症狀, 因此容易被大家誤當成感冒來治療。 川崎病又稱為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 是好發于兒童的一種全身血管炎性病變為主的發熱性疾病。 1964年由日本一位名叫“川崎”的醫生首次報導, 因而取名為“川崎病”。
如果孩子感冒發燒超過3-5天不見好, 務必上醫院做身體檢查, 切勿繼續當成普通感冒發燒來治療, 以免貽誤病情。 若孩子患的是川崎病又得不到及時治療, 將會影響心臟的健康, 嚴重的還會出現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死等。
二、診斷川崎病參考6個顯著特徵
川崎病對孩子的身體危害較大, 那麼臨床主要有哪些表現呢?李淑華醫師指出, 臨床上主要參考日本厚生省川崎病研究協作組2002年頒佈的診斷標準:首先, 要連續發熱5天以上;其次, 具備以下5項中的4項:
1、雙側眼結膜充血, 無滲出物;
2、口腔及咽部粘膜有充血, 口唇乾燥皸裂, 楊梅舌;
3、急性期手足腫脹, 亞急性期肢端膜狀脫皮;
4、出疹主要在軀幹部, 斑丘疹, 多形紅斑樣皮疹或猩紅樣;
5、頸部淋巴腫脹, 直徑超過1.5cm。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發熱並伴有其他三條特徵, 但合併冠狀動脈損害者亦可診斷。
三、5類發燒的孩子要警惕川崎病
由於家長的醫學知識有限, 無法完全按照醫學標準來診斷, 專家建議家長在孩子發燒時細心觀察,
1、發燒並伴有皮疹的孩子, 皮疹一般在發病後2-3天出現;
2、發燒並伴有嘴唇通紅並皸裂, 舌頭紅腫的孩子;
3、發燒伴有雙眼球結膜充血的孩子, 一般起病第3-4天出現;
4、發燒時手腳腫, 燒退後手腳脫皮的孩子;
5、發熱並伴有淋巴結腫大的孩子。
四、川崎病治療關鍵要及時
川崎病對孩子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 尤其是對心臟影響較大, 近年來發病增長趨勢明顯, 是引起兒童後天性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在一年四季中均可發病, 但每年的4-5月和11月至次年1月發病率最高。
治療川崎病關鍵要及時, 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非常高, 一旦孩子確診為川崎病, 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治療, 並注意遵醫囑。 目前重要的治療方法是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靜脈丙球)與阿斯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