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揭秘:不是所有的隔夜飯菜都會致癌

“隔夜菜”致癌?與“夜”無關

晚上炒了一盤菜, 沒吃完, 第二天再吃, 當然就叫“隔夜菜”。 不過, 正如有人問的:如果我半夜吃呢?如果我早晨炒了, 晚上吃呢?

從食品科學的角度來說, 隔不隔夜不是問題所在。 問題的實質是做好的菜在保存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我們擔心蔬菜中的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 這個轉化過程可以由蔬菜中本來的還原酶來實現, 不過在菜被加熱煮熟的過程中, 這些酶失去了活性, 這條路也就被截斷了。 另一種途徑是細菌的作用。 本來蔬菜被煮熟, 其中的細菌也被殺得差不多了。 但是在吃的過程中,

筷子上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剩菜;保存過程中, 也可能會有一些空氣中細菌進入。 煮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 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會大量生長, 而生長過程中硝酸鹽就可能轉化成亞硝酸鹽。

這樣的一個過程, 跟隔不隔夜無關, 只跟保存條件有關。 最後菜中會有多少亞硝酸鹽產生, 首先取決於蔬菜本身;其次是做熟的蔬菜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保存;第三才是保存了多長時間。

由此可見, “隔夜菜”確實是可能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鹽的。 如果, 我們把買來的蔬菜放到“隔夜”之後再做, 跟煮熟之後放“隔夜”有何不同?結果是, 不管做成了“熟菜”還是把生蔬菜放到第二天再煮, 菜中都可能產生亞硝酸鹽。 一旦產生, 就無法去除。

不吃“隔夜菜”, 吃什麼?

根據前面的分析, “隔夜菜”確實是可能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鹽的。 如果我們不吃“隔夜菜”, 是不是就解決問題了呢?

那得看跟什麼吃法相比:

如果, 我們可以每一次買新鮮的蔬菜, 做多少吃多少, 那麼不吃“隔夜菜”是有意義的。 但是, 如果我們只是把買來的蔬菜放到“隔夜”之後再做, 跟做熟了之後放“隔夜”相比, 差別在哪兒呢?

首先, 蔬菜裡的還原酶還保持活性, 它們可能繼續把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 另一方面, 蔬菜上的細菌依然存在, 外部的細菌也依然可以到蔬菜裡去。 不過因為蔬菜是完整的, 它們對於細菌的天然保護機制可能還繼續起作用, 所以細菌的生長也可能不如在“熟菜”中那麼如魚得水。

毫無疑問,

不管是做成了“熟菜”還是把生蔬菜放到第二天再作, 菜中都可能產生亞硝酸鹽。 一旦產生, 就無法去除。 至於哪種方式產生得多, 影響因素太多, 除非針對每一種菜每一種保存條件來做實驗檢測, 否則難以得出簡單的結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