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打高爾夫的時候, 往往只注重手中的球杆, 卻忽視了球。 其實球和球杆一樣的重要, 都是缺一不可的。 那麼高爾夫球有什麼奧秘呢?怎樣辨別它的好壞呢?高爾夫球杆又有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高爾夫球
于高爾夫初學者來說, 怎樣判斷球的好壞呢?你可以在家中找一塊比較平坦又堅固的大理石, 或者是瓷磚, 水泥地都可以。 將球至於大概150公分的高度。 然後鬆手, 將球放下。 通過聆聽球敲打地面的聲音來判斷球的穩定性, 彈性以及硬度等情況。
彈性
不需下場試打, 靜態的反彈高度與動態的打擊距離差別不大。 有如杆面彈簧係數(COR值)的測定也是採取靜態測試(83/100cm)。 比較不同的球的彈性, 雖然每個廠牌都生產有標示為Distance的遠距球, 但誰比較遠?將兩顆球以同樣高度放下..彈起便知道。
穩定性
觀看球彈起的方向是否每次都一致, 亦或是忽左忽右忽前忽後的不穩定。 球的穩定性良莠可以輕易的看出來。
軟硬度
聽球落地時撞擊的聲音可以聽出球的內層或是表皮的軟硬度。 鋼硬的聲音、輕柔的聲音或是悶悶的聲音。
耐用度
剛買的球的反彈聲音是堅實統一的。 在判斷使用過的球的性能如何時, 可以通過聆聽球的反彈聲音來識別。 被用過的球一般反彈的聲音比較雜亂,
而距離的損失更可以明顯的看得出來, 讓球落下並一直彈跳至不動為止, 如新球可以彈跳十一、二次才停止, 舊球大概跳個七八次就打烊了。
從球的彈跳間我們可以得知, 各個廠牌所生產的球之間的差異性和同質性, 並不一定要使用昂貴的球才能達到我們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可以測知個人專用球的耐用度, 耐用度和個人的打擊方式和力道有著絕對的關係。
在球場上時, 知道何時該更換新球可以防止許多意料之外的失誤發生。 所以, 不一定要以廠牌和價位來選購球, 和球常親近、多傾聽、多瞭解, 你就能找到和你很"速配"的"某"。
高爾夫球的奧秘, 球面凹槽的作用
熟悉高爾夫球的人都知道, 在高爾夫球的表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凹坑。 這樣的設計方式是為了在擊球時讓球飛得更遠。 經測試發現, 如果把高球設計成表面是光滑的, 那麼同樣的選手使出同樣的力氣, 表面光滑的球的飛行距離只有表面不平的球的一半。
為了找出最佳發射條件, 高爾夫產業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對球杆和球之間的撞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撞擊通常只維持1/2000秒, 它決定了球的速度、發射角以及球體的自旋速度。 接著, 球的飛行軌跡會受到重力以及空氣動力學的影響。 因此, 空氣動力學的最佳化設計便成為讓高爾夫球飛得遠的關鍵。
空氣對於任何在其中運動的物體,
一顆高速飛行的高爾夫球, 其前方會有一高壓區。 空氣流經球的前緣再流到後方時會與球體分離。 同時, 球的後方會有一個紊流尾流區, 在此區域氣流起伏擾動, 導致後方的壓力較低。 尾流的範圍會影響阻力的大小。
通常說來, 尾流範圍越小, 球體後方的壓力就越大, 空氣對球的阻力就越小。 小凹坑可使空氣形成一層緊貼球表面的薄薄的紊流邊界層,
因此, 有凹坑的球所受的阻力大約只有平滑圓球的一半。 小凹坑也會影響高爾夫球的升力。 一個表面不平滑的迴旋球, 會像飛機機翼般偏折氣流以產生升力。 球的自旋可使球下方的氣壓比上方高, 這種不平衡可以產生往上的推力。
高爾夫球的自旋大約提供了一半的升力。 另外一半則是來自小凹坑, 它可以提供最佳的升力。
大多數的高爾夫球有300~500個小凹坑, 每個坑的平均深度約為0.025釐米。 阻力及升力對凹坑的深度很敏感:即使只有0.0025釐米這麼小的差異, 也可以對軌跡和飛行距離造成很大的影響。
小凹坑通常是圓形的, 但其他的形狀也可以有極佳的空氣動力性能, 例如某些公司生產的高爾夫球採用的是六角形。
說到凹槽,細心的人可以發現每個球上面凹槽的大小深淺都是不同的。每個廠商都會設計出不同種類的球。
所以球表面的凹槽數量也是不同的,例如 Titleist pro v1,表面凹槽數量是392個,而在設計上利用空間動力學使這款球在任何風速中都表現穩定。
還有MAXFLI M3的球凹槽數量是420個,這種凹槽數量能讓低起飛角和低彈道的球飛的更遠,滾動到最佳位置。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混種高爾夫球杆
如果你已經決定在球袋裡增加一支混種高爾夫球杆,那麼應該怎麼選擇?以下是我們的建議。
找出正確的距離
在選擇之前,要先考慮自己實際的距離需要。例如說,如果你的四號鐵杆可以打180碼,三號木杆可以打210碼,要利用一支混種高爾夫球杆來銜接兩者之間的距離的話,就應該挑選可以讓你打出195到200碼距離的混種杆。
試用時,務必在粗草區試試混種高爾夫球杆的擊球狀況。
要注意的是,高爾夫球杆的號數不代表對應的距離,你應該透過實際的擊球,來找到符合需要的距離。如果你用24度的4H可以打出195碼,那就沒必要為了湊號數,而去用21度的3H。
試打時,要注意這支混種杆的擊球據哩,是否和目前現有的高爾夫球杆中有重複。
想要瞭解自己的擊球距離,除了在練習場對著碼數標誌做目測的土法煉鋼之外,其實還有更精確的方法。
例如,現在有許多賣店、高爾夫球具工坊或電腦揮杆中心,都有出球監視器的設備,可以提供擊球結果的資料分析。
此外,也可以在下場時,攜帶具有GPS功能的電子儀器,或是雷射測距儀,來確實測量每一球實際的擊球距離。
花點時間去完成這個動作,能讓你對自己的擊球更有把握,同時對於應該填補的距離空隙,也會有更確實的瞭解。
創造合理成功率
選購混種杆時,請記住以下兩點:首先,混種杆的杆頭比鐵杆大,因此杆頭重心可以做得更低更深,比起鐵杆更容易打出高彈道。第二,它的杆身比球道木杆短,因此可以做出更理想的控制。
如果你也是揮杆速度較慢,不能保證經常能以甜蜜點擊球的業餘球友,在挑選杆身與杆頭式樣時,應該考慮到實際擊球的成功率。試打時,除了在理想的球道球位上使用外,也可以試試看如果球在粗草區中,使用這支球杆能不能有效地將球送出來。
杆身方面,可以比球道木杆重一些,比較接近鐵杆的配重,但是基本上還是要以好打為主要考慮。儘管鐵杆組使用的是鐵杆身,但是混種杆搭配更容易產生擊球速度的碳纖維杆身,往往能讓擊球時的成功率更高。
實際試打與應用
購買前的試打,應該包含練習場與實際下場兩個部份,大部分店家,都有提供高爾夫球杆外借的試打服務,因此別怕麻煩,在練習場掌握揮杆感覺與手感,並在球場測試這支混種杆在不同狀況下的表現,都有助於你找到最合用的秘密武器。
另外,你也可以同時擁有擊球距離相同的球道木杆、混種杆以及鐵杆,並在下場前根據不同的氣候或球場狀況,選擇攜帶彈道特性較適合當天擊球需要的高爾夫球杆來用。
正確識別每種球杆的杆面角度
購買球杆時尤其更換球杆時,你一定要知道每一支球杆的杆面角度,當然球杆能否打出固定距離間隔,這不僅跟球杆的角度間距有關,還跟杆面傾角的準確性有關。
如果相鄰球杆的角度間隔太大或太小,那麼距離間隔就會太大或者沒有明顯差別,即使新球杆也要經常去球具工坊檢測杆面傾角的準確性。
不僅是偽劣球杆或就球杆有這問題,同樣的全新球具、 名牌球具也有這個問題,這是製造誤差的問題。
如果你的球杆打了很多顆球、你球速很快、常常挖起草皮,你的杆面傾角可能會有變化,務必經常檢測調校。
近年來杆面傾角有幅度降低的趨勢,源于球具廠商為了證明他們的球杆打得遠,但是他們的長鐵角度就太小,一般人很難使用。
沙坑杆的設計就是要將球快速地從沙坑中打出來,它的角度是不變的,一直維持在55或56度。
一號木並不是角度越小越遠,因為它的擊球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大部分的人都必須用大角度的一號木才能發揮最大的潛力,把球打遠。所以品牌球具的一號木的實際角度比標示角度一般要大。請記住一個事實:用一支杆面傾角小於10度的一號木。加上不夠快的揮杆速度,絕對打不遠的。
推杆也是有杆面傾角的,大約是2~4度。因為果嶺上的球是稍微陷在草裡面的,需要推杆有一些微小的角度把球挖出來,使他平順地向前滾。正確的杆面傾角對推杆非常重要。
總結: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知道高爾夫用球有哪些奧秘了嗎?它的表面為什麼會有許多凹坑呢?高爾夫球杆在搭配上面又有什麼講究呢?高球球杆的乾麵角度是怎麼一回事呢?小編相信只要你認真閱讀了這篇文章,一定知道問題的答案。
例如某些公司生產的高爾夫球採用的是六角形。說到凹槽,細心的人可以發現每個球上面凹槽的大小深淺都是不同的。每個廠商都會設計出不同種類的球。
所以球表面的凹槽數量也是不同的,例如 Titleist pro v1,表面凹槽數量是392個,而在設計上利用空間動力學使這款球在任何風速中都表現穩定。
還有MAXFLI M3的球凹槽數量是420個,這種凹槽數量能讓低起飛角和低彈道的球飛的更遠,滾動到最佳位置。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混種高爾夫球杆
如果你已經決定在球袋裡增加一支混種高爾夫球杆,那麼應該怎麼選擇?以下是我們的建議。
找出正確的距離
在選擇之前,要先考慮自己實際的距離需要。例如說,如果你的四號鐵杆可以打180碼,三號木杆可以打210碼,要利用一支混種高爾夫球杆來銜接兩者之間的距離的話,就應該挑選可以讓你打出195到200碼距離的混種杆。
試用時,務必在粗草區試試混種高爾夫球杆的擊球狀況。
要注意的是,高爾夫球杆的號數不代表對應的距離,你應該透過實際的擊球,來找到符合需要的距離。如果你用24度的4H可以打出195碼,那就沒必要為了湊號數,而去用21度的3H。
試打時,要注意這支混種杆的擊球據哩,是否和目前現有的高爾夫球杆中有重複。
想要瞭解自己的擊球距離,除了在練習場對著碼數標誌做目測的土法煉鋼之外,其實還有更精確的方法。
例如,現在有許多賣店、高爾夫球具工坊或電腦揮杆中心,都有出球監視器的設備,可以提供擊球結果的資料分析。
此外,也可以在下場時,攜帶具有GPS功能的電子儀器,或是雷射測距儀,來確實測量每一球實際的擊球距離。
花點時間去完成這個動作,能讓你對自己的擊球更有把握,同時對於應該填補的距離空隙,也會有更確實的瞭解。
創造合理成功率
選購混種杆時,請記住以下兩點:首先,混種杆的杆頭比鐵杆大,因此杆頭重心可以做得更低更深,比起鐵杆更容易打出高彈道。第二,它的杆身比球道木杆短,因此可以做出更理想的控制。
如果你也是揮杆速度較慢,不能保證經常能以甜蜜點擊球的業餘球友,在挑選杆身與杆頭式樣時,應該考慮到實際擊球的成功率。試打時,除了在理想的球道球位上使用外,也可以試試看如果球在粗草區中,使用這支球杆能不能有效地將球送出來。
杆身方面,可以比球道木杆重一些,比較接近鐵杆的配重,但是基本上還是要以好打為主要考慮。儘管鐵杆組使用的是鐵杆身,但是混種杆搭配更容易產生擊球速度的碳纖維杆身,往往能讓擊球時的成功率更高。
實際試打與應用
購買前的試打,應該包含練習場與實際下場兩個部份,大部分店家,都有提供高爾夫球杆外借的試打服務,因此別怕麻煩,在練習場掌握揮杆感覺與手感,並在球場測試這支混種杆在不同狀況下的表現,都有助於你找到最合用的秘密武器。
另外,你也可以同時擁有擊球距離相同的球道木杆、混種杆以及鐵杆,並在下場前根據不同的氣候或球場狀況,選擇攜帶彈道特性較適合當天擊球需要的高爾夫球杆來用。
正確識別每種球杆的杆面角度
購買球杆時尤其更換球杆時,你一定要知道每一支球杆的杆面角度,當然球杆能否打出固定距離間隔,這不僅跟球杆的角度間距有關,還跟杆面傾角的準確性有關。
如果相鄰球杆的角度間隔太大或太小,那麼距離間隔就會太大或者沒有明顯差別,即使新球杆也要經常去球具工坊檢測杆面傾角的準確性。
不僅是偽劣球杆或就球杆有這問題,同樣的全新球具、 名牌球具也有這個問題,這是製造誤差的問題。
如果你的球杆打了很多顆球、你球速很快、常常挖起草皮,你的杆面傾角可能會有變化,務必經常檢測調校。
近年來杆面傾角有幅度降低的趨勢,源于球具廠商為了證明他們的球杆打得遠,但是他們的長鐵角度就太小,一般人很難使用。
沙坑杆的設計就是要將球快速地從沙坑中打出來,它的角度是不變的,一直維持在55或56度。
一號木並不是角度越小越遠,因為它的擊球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大部分的人都必須用大角度的一號木才能發揮最大的潛力,把球打遠。所以品牌球具的一號木的實際角度比標示角度一般要大。請記住一個事實:用一支杆面傾角小於10度的一號木。加上不夠快的揮杆速度,絕對打不遠的。
推杆也是有杆面傾角的,大約是2~4度。因為果嶺上的球是稍微陷在草裡面的,需要推杆有一些微小的角度把球挖出來,使他平順地向前滾。正確的杆面傾角對推杆非常重要。
總結: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知道高爾夫用球有哪些奧秘了嗎?它的表面為什麼會有許多凹坑呢?高爾夫球杆在搭配上面又有什麼講究呢?高球球杆的乾麵角度是怎麼一回事呢?小編相信只要你認真閱讀了這篇文章,一定知道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