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上班族也習慣週末來一場大採購, 將所有“糧草”都一股腦塞進冰箱。 其實, 冰箱並不等於“食品消毒櫃”。 如果儲存不當, 冰箱裡的食物即使有新鮮的外表, 實際上已經可能對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冰箱裡食物怎麼放才保證保鮮呢?
蜂蜜放入冰箱, 會促使它結晶析出葡萄糖。 這個變化並不影響蜂蜜的安全性, 也不影響它的營養價值, 只是會影響到口感的均勻程度。 一些家庭因此以為蜂蜜敗壞, 把一瓶蜂蜜整個扔掉, 浪費電之後又浪費食物, 實在讓人大呼可惜!
又比如說, 茶葉、奶粉、咖啡之類的幹製品放入冰箱,
冰箱家家都有, 人人會用, 但是有些注意事項卻未必人人都知道。 巧克力放入冰箱, 時間長了之後, 容易發生脂肪結晶的晶型變化, 雖然不會變質, 口感卻會逐漸變得粗糙, 表面長霜, 不再細膩均勻。 放在凍箱當中則更為糟糕。 實際上, 巧克力適合放在十幾度到二十幾度的室溫下。
還有一些水果不能放入冰箱, 比如芒果、香蕉等熱帶水果, 適合在12度左右保存, 通常放在室溫陰涼處即可。 如果放入冰箱, 反而會讓它們受到冷害, 提前變質。 饅頭、花卷、麵包等澱粉類食品如果一兩餐吃不完, 放在室溫下即可。 放在冰箱裡, 反而會加快這些食品變幹變硬的速度。
也有一些食品可以暫時放入冰箱, 比如各種飲料、啤酒等。 但它們實際上並非必須冰箱保存, 放入冰箱只是為了降低溫度, 喝的時候口感更為涼爽。 不妨平日儲藏在室溫下, 飲用前半天再放入冰箱。 如此可以節約不少電力和空間。
總的來說, 買來食品的時候, 一定要認真看一下, 包裝上要求對儲藏溫度是多少。 如果買的時候是從室溫下取的, 而包裝上也沒有寫明需要儲藏在低溫下, 那麼就沒有必要一直放在冰箱裡。
一般來說, 冰箱門處溫度最高, 靠近後壁處溫度最低;冰箱上層較暖, 下層較冷;保鮮盒很少被翻動,
1.適合放在冰箱門架上:有包裝但開了封、本身不會在一兩天內變壞的食品, 如番茄醬、沙拉醬、芝麻醬、海鮮醬、乳酪、黃油、果醬、果汁等, 以及雞蛋、鹹鴨蛋等蛋類食品。
2.適合放在上層靠門處:直接入口的熟食、優酪乳、甜點等。 儲存這些食品時, 應避免溫度過低, 並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所以不宜放在下層。
3.適合放在上層後壁處:剩飯菜、剩豆漿、包裝豆製品等。 由於這些食物容易滋生細菌, 稍低於0℃的溫度最合適。
4.適合放在下層靠門處:各種蔬菜及蘋果、梨等溫帶水果,
5.適合放在下層後壁處:沒有烹調熟, 但又需要低溫保存的食品, 如水豆腐、鹽漬海帶絲等, 以及有嚴密包裝不怕交叉污染的食品, 還有等著慢慢化凍的食品, 適合存放在最冷的地方, 比如下層後壁處。
6.適合放在保鮮盒裡:排酸冷藏肉, 半化凍的魚、鮮蝦等海鮮類。 由於水產品中的細菌往往耐低溫, 溫度稍高容易加速其繁殖, 而保鮮盒既可起到隔離作用, 避免交叉污染, 又具有保溫功效, 避免頻繁開關冰箱門產生的溫度波動。 此外, 如果有專門的可調溫保鮮盒, 最好把肉類放在-1℃—1℃的保鮮盒中。
微微健康網溫馨小提示:
保鮮膜和保鮮袋的耐用性和密封性較差, 亦不能避免食物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