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養生就要補 中醫館養生3誤區

編者按:中醫養生是幫我們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 但如果方法沒有找准養生則變傷身!那麼我們最常會犯的養生錯誤是什麼?日常養生之道有哪些?

誤區一:非藥物療法無限制

現在,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非藥物療法的養生書籍, 但是, 非藥物療法作用的無限擴大, 也是有副作用的, 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比如, 拔罐療法是傳統醫學的瑰寶, 它利用空氣負壓造成機體局部充血、炎症, 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 像我們的中藥一樣, 其本身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但是它的作用有其適應症, 那就說明有不適宜症,

甚至禁忌症。

在調整機體狀態進行養生的過程中, 如果方法選擇不當、操作不當會造成正氣的損害甚至病情的加重, 臨床見到很多患者由於過度拔罐造成皮下硬結、皮膚嚴重淤青甚至壞死、留疤。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經絡, 中醫認為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很多養生方法是通過敲打、刺激經絡, 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雖然從中醫理論上講, 針刺和艾灸等各種治療方法是作用於經絡, 通過對經絡氣血的調節達到治病的目的的。

但是, 中醫對健康的基本認識是“氣血和”、“陰陽和”, 這種狀態的達到並不是通過簡單地敲打經絡就能實現的;另一方面, 中醫認為, 氣血有其生、長、化、收、藏的時宜, 不僅體現在四季中,

在一天中也同樣體現, 不合時宜地激發氣血的運行就如同該睡覺的時候運動, 會打亂氣血的“作息時間”從而對機體造成傷害。

誤區二:中藥沒有副作用

隨著人們對各種藥物、生物製劑副作用的深入認識,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醫藥, 加之很多醫藥產品的宣傳, 將中藥的副作用幾乎忽略, 給人一種“中藥是純天然的, 中藥是無害的”認識。

我們應該知道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中藥是藥物, 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條是“以偏治偏”, 就是運用藥物的偏性來調整人體功能的偏差, 所以藥物本身它是有治療作用的, 雖然按照現代藥理研究, 大部分中藥是沒有肝腎毒性的, 但是並不代表它是沒有副作用的。

這就表示, 中藥如果應用不當,

雖然一般不會造成肝腎損害, 但是會造成機體功能的損害和偏差。

誤區三:養生就要補

很多人選擇各種各樣的所謂名貴中藥, 比如鹿茸、蟲草、西洋參、高麗參等藥物, 或泡水、或泡酒來進補, 這些藥物的確很名貴, 也的確是補藥, 但是人們恰恰忽略了一點——身體是不是需要, 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補的, 就如同裝滿氣的輪胎, 你如果繼續給它打氣, 結果是很清楚的。

中醫養生 常按5個“窩”

中醫理論中, 人體有些部位是養生的重點, 對這些部位常常按摩, 加以養護, 能起到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作用。 以下的五個部位, 就是養生保健的關鍵所在, 它們分別是腋窩、膕(音guo, 腿彎曲時後面形成的窩)窩、肘窩、腰眼、肚臍,

被合稱為“保健金窩窩”。

腋窩

從中醫來說, 腋窩處的頂點上有個穴位叫極泉穴, 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和氣血。 從現代醫學上講, 腋窩處的淋巴組織非常豐富, 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如下:雙臂交叉於胸前, 雙手按對側腋窩, 用手指適度地按摩捏拿, 每次按捏約3分鐘;然後, 左手上舉, 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 再上舉右手, 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 每次拍打30—50次, 反復操作5遍。

膕窩

膕窩是膝後區的菱形凹槽, 裡面的血管和神經非常豐富, 經常拍打有行氣活血、緩解痙攣的功效。

膕窩處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 經常按摩, 對常見的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療作用。

按摩方法如下:取坐位或俯臥位, 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 連續拍打兩側膕窩。

膕窩

肚臍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 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 名為神闕。 它內聯十二經脈, 因而歷來被醫家視為治病要穴。

經常拍打肚臍可起到安神甯心、舒肝利膽、調和氣血、通利三焦的作用。 方法為:取坐位或仰臥位, 用左右手虛掌著力, 以前臂發力, 連續不斷地輕微拍打肚臍100次。 或用熱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臍也可。

肘窩

肘窩是肘關節前方的一個三角形的凹陷, 它是經絡非常密集的地方, 經常按揉可起到行氣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 取坐位或仰臥位, 一側上肢伸直, 肘窩向上, 用另外一隻手虛掌著力, 兩側交替拍打各100次。 如果是家人幫助拍打,可兩側同時進行。

腰骶窩

腰骶窩,俗稱“腰眼”,是人體腰骶部的一個凹陷。腰骶部承受著整個上身的重量,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容易會因腰骶部的勞損而出現腰疼等症狀。常按摩腰骶窩有疏鬆筋骨、消除疲勞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虛掌著力,連續拍打腰骶部5—10次。

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質疏鬆的老人,不建議使用拍打法。

結語:養生主要就是防病保健,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犯一些低級的錯誤而葬送了健康!平時不妨多按這些保健“窩”,養生又防病哦~

如果是家人幫助拍打,可兩側同時進行。

腰骶窩

腰骶窩,俗稱“腰眼”,是人體腰骶部的一個凹陷。腰骶部承受著整個上身的重量,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容易會因腰骶部的勞損而出現腰疼等症狀。常按摩腰骶窩有疏鬆筋骨、消除疲勞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虛掌著力,連續拍打腰骶部5—10次。

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質疏鬆的老人,不建議使用拍打法。

結語:養生主要就是防病保健,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犯一些低級的錯誤而葬送了健康!平時不妨多按這些保健“窩”,養生又防病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