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預防高三學生考試焦慮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認為, 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疾病或健康的科學, 它也是關於人的幸福、發展、快樂、滿意的科學。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包括三個方面:

(1)主觀層次的研究。 主要是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 包括幸福感和滿足、希望和樂觀主義、快樂和充盈, 重點是對人的主觀幸福感的研究, 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

(2)個人層次的研究。 主要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 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洞察力、才能與智慧等。

積極心理學認為, 要培養個體具有這些積極的人格特質, 必須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 積極心理學希望尋找到一條能使個體具備這些潛質的有效途徑。

(3)群體層次上的研究。 主要研究積極組織系統。 積極心理學致力於研究建立積極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系統, 以培養公民美德, 使公民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 有禮貌、有職業道德。

二、高三學生考試焦慮問題分析

適度的考試焦慮, 能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 端正學生學習的態度, 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而嚴重的考試焦慮, 會使學生產生不良的身體和心理反應, 日常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學習成績會直線下降。 經調查, 下列五個方面因素容易讓學生產生考試焦慮。

1, 對高考重要性的錯誤認識

受傳統思想影響,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 一些家長總是向子女灌輸“考上大學前途光明, 考不上前途黑暗, 你再也沒有讀書的機會了”等觀念。 久而久之, 學生對此產生了不合理的信念——我絕對要考上名校, 否則“糟糕至極”。 在上述觀念影響下, 一些高三學生不堪重壓到心理諮詢室諮詢的個案, 我校一學期不少於35例。

2, 不切實際的目標

有的學生考專科都有困難, 卻要報考重點大學, 幾次月考下來成績遠不及預想, 離重點大學的要求相當遠, 進而焦慮不安。

3頻繁考試, 公佈分數排名

據不完全統計, 很多學校, 高三一年大小考試不少於110次, 每次考試成績都登記排名, 好多學生到諮詢室說考一次怕一次,

越考越緊張。 考試排名對於那些成績不是那麼好的學生造成的壓力是很大的。

4, 因考試焦慮, 造成考試失敗, 留下後遺症

有的學生曾因為考試焦慮, 中考成績不理想, 臨近高考, 總是想著“高考也會像中考一樣”, 因此每次考試前都很緊張, 結果每次考得都很差, 因此就更緊張, 幾次下來, 就會使學生走上惡性循環, 學習焦慮—效率低下——成績下滑——焦慮加劇。

5, 缺乏自信心

據調查, 高三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占半數, 自卑的占20%, 認為自己對生活與學習充滿信心的和比較有信心的僅為30%。

三、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對高三學生考試焦慮進行預防

高三的學習生活充滿壓力, 造成這種壓力的既有來自外部的因素,

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 高考是一場激烈的競賽, 因此教師與家長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變化, 引導他們積極樂觀地面對高考。

塞裡格曼的一個博士研究生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給老鼠注射了癌細胞, 將老鼠安排於不同環境中。 第一組老鼠可以通過逃避(如抓碰開關)而成功地擺脫電擊(樂觀組);第二組則在第一組成功逃避電擊時被電擊, 因為前者碰到開關則同時接通了它們的電擊線路, 它們無論如何也逃避不了電擊;第三組老鼠生活在沒有危險的環境中。 結果第一組老鼠中患癌症的只有四分之一, 第二組為四分之三, 而最後一組有二分之一得癌症。 此實驗說明, 積極有效地應對危險可以提升免疫力。

積極的心理本身就有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的作用。

關注個體發展的可能性和所存在的問題, 能達到避免問題產生的目的。 積極心理學的思想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重要啟示: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 應強調從積極的層面來研究學生的心理, 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 激發他們內在的積極力量;應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 因為幸福、發展、快樂、滿意是人類成就的主要動機, 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 在高三第一學期, 應著重引導學生學會快樂地學習。 大多數高中生心智漸趨成熟, 多數情況下他們需要的僅是“點撥式”的指導。 所以, 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指導應重在“授之以漁”, 引導他們學會多角度考慮問題, 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樹立合理的生活與學習信念。

對那些上課睡覺、荒廢學業、不知該馬上步入社會還是在學校繼續混的學生應積極鼓勵,讓他們找回學習樂趣。並在班內展開辯論,使他們認清方向,樹立遠大的理想。還可通過開展製作“心中的塔”和“空中拋蛋”等團體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在和諧快樂團結的氛圍內感受成功的愉悅。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點集中表現在一切從“積極”出發。即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問題的積極方面;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回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

因此,高三第二學期,應著重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其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怕苦的精神。

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自卑》一書中說:“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發現我們所處的現狀都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自卑可以說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人生正是在對自卑的不斷超越中漸近佳境。

在實踐中,我們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念,幫助學生克服自卑。以體驗、參與、合作、活動、內省為主要手段,以諮詢、干預為輔助手段;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為主管道,輔以學科滲透;以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主,個別諮詢輔導為輔。

基本目標是: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綜合幸福指數;積極樂觀,激揚生命活力;分享快樂,傳播積極情緒情感;開發潛能,增強心理免疫力;學會應對挫折,提高生活學習效能;全員參與,突出主體自立自強;反思自檢,以形成性評價促發展。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登山運動,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組織學生聽高考講座,振奮學生的精神,使之明確學習的目的性,增強學習的動機,重建自信心。

建議學生每天堅持跑步,以緩解學習壓力。

建議學生制訂學習目標,每天都能完成預定目標,由此增強自信。在心理活動課上,設計一些容易使學生產生成就感的活動,提高學生自信。

科學合理的自我評價對學生重樹信心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現有水準,使學生不至於考一次怕一次。

四、反思與收穫

1,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作為心健康教育的主管道,可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引導學生關注和培養自身的主觀幸福感、福樂體驗、自我決定性、樂觀、自尊、自信、寬容、同情、慷慨、責任、希望等積極的人格品質,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

2,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作為教育的重要環節,要更多地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營造促使學生積極發展的環境,並吸收更多的人參加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來,通過社會、家庭、校園、班級、宿舍的良好氛圍的營造來影響每一個學生,深入廣泛、生動切實有效地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3,在心理輔導和諮詢中,可將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與積極心理學的原則相結合,以團體心理輔導或者朋輩教育為主要手段,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樂觀精神,使學生在快樂和成功中成長。

我校在教育教學各方面滲透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效果顯著。對2008屆高三學生進行高考前的考試焦慮測量,結果跟2007屆相比大有改進:2007屆學校考生考試焦慮測試統計顯示,嚴重焦慮者為20%,比較焦慮者為30%,適度焦慮為40%,有10%不焦慮。而2008屆考生考試焦慮測試統計結果顯示,嚴重焦慮為15%,比較焦慮為20%,適度焦慮為50%,25%為不焦慮。2008屆高考成績比2007屆有很大進步。

近日,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女性朋友之間苦水倒得過多的話,對於解決問題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甚至會導致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的產生。

美國密蘇里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用“共同反芻”形容過分沉迷和討論同一個問題的行為。心理學家表示,這種行為在女性特別是年輕女孩當中非常普遍,她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為什麼他不打電話來?”“我該和他分手嗎?”之類的情感問題。而短信、電郵等現代溝通手段更是大大方便和強化了女性朋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原因:不健康情緒可“傳染”

專家警告說,“共同反芻”行為帶有潛在的傳染性,導致不健康的情緒在女性朋友之間互相傳染。

密蘇里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艾曼達·羅斯指出,“共同反芻”與“分享”在本質上截然不同,後者能夠促進正面的情緒和健康的友誼。女性原本就比男性容易抑鬱和焦慮,而“共同反芻”會將女性困在負面的思維模式中無法自拔。不過,羅斯也指出,“共同反芻”也可能會加深友誼,而這種親密友誼對於人加強自信也有好處。

羅斯表示,男性朋友之間這種感性的對話發生得比較少,而且也不會加重他們焦慮或者抑鬱的情緒。

去年曾在《發展心理學》期刊就“共同反芻”發表論文的羅斯說:“當女孩們互訴心中煩惱時,她們可能會因為得到支持和肯定而感覺好些。但由於她們不是在就事論事,因此她們可能會聊得越多心情越糟。”

羅斯指出,進入青春期的少女更容易有“共同反芻”的行為,也更容易抑鬱或者焦慮。她說:“青春期少女面臨很多壓力源,其中很多模棱兩可,例如開始與異性約會,擔心自己是否受別人歡迎等。”

據報導,目前,有關“共同反芻”的研究僅停留在其在短期內造成的負面效應。但是專家指出,心理學上有一種“情緒傳染”或者“傳染性焦慮”的現象,有時候可能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

措施:

應專注於解決問題 專家表示,要走出“共同反芻”帶來的負面作用,其中一個關鍵是要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沉溺在問題本身。

石頭溪州立大學心理學副教授瓊安·達維拉表示:“其中的界線很微妙。我們希望鼓勵女孩子交朋友、尋求朋友的支持,但是我們也希望她們能夠學會更正面的技巧,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還有專家建議,女性在遭遇煩惱時,應該試圖把焦點從問題本身轉移到好的經驗和解決方法上面去。

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樹立合理的生活與學習信念。

對那些上課睡覺、荒廢學業、不知該馬上步入社會還是在學校繼續混的學生應積極鼓勵,讓他們找回學習樂趣。並在班內展開辯論,使他們認清方向,樹立遠大的理想。還可通過開展製作“心中的塔”和“空中拋蛋”等團體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在和諧快樂團結的氛圍內感受成功的愉悅。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點集中表現在一切從“積極”出發。即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問題的積極方面;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回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

因此,高三第二學期,應著重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其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怕苦的精神。

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自卑》一書中說:“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發現我們所處的現狀都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自卑可以說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人生正是在對自卑的不斷超越中漸近佳境。

在實踐中,我們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念,幫助學生克服自卑。以體驗、參與、合作、活動、內省為主要手段,以諮詢、干預為輔助手段;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為主管道,輔以學科滲透;以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主,個別諮詢輔導為輔。

基本目標是: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綜合幸福指數;積極樂觀,激揚生命活力;分享快樂,傳播積極情緒情感;開發潛能,增強心理免疫力;學會應對挫折,提高生活學習效能;全員參與,突出主體自立自強;反思自檢,以形成性評價促發展。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登山運動,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組織學生聽高考講座,振奮學生的精神,使之明確學習的目的性,增強學習的動機,重建自信心。

建議學生每天堅持跑步,以緩解學習壓力。

建議學生制訂學習目標,每天都能完成預定目標,由此增強自信。在心理活動課上,設計一些容易使學生產生成就感的活動,提高學生自信。

科學合理的自我評價對學生重樹信心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現有水準,使學生不至於考一次怕一次。

四、反思與收穫

1,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作為心健康教育的主管道,可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引導學生關注和培養自身的主觀幸福感、福樂體驗、自我決定性、樂觀、自尊、自信、寬容、同情、慷慨、責任、希望等積極的人格品質,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

2,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作為教育的重要環節,要更多地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營造促使學生積極發展的環境,並吸收更多的人參加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來,通過社會、家庭、校園、班級、宿舍的良好氛圍的營造來影響每一個學生,深入廣泛、生動切實有效地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3,在心理輔導和諮詢中,可將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與積極心理學的原則相結合,以團體心理輔導或者朋輩教育為主要手段,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樂觀精神,使學生在快樂和成功中成長。

我校在教育教學各方面滲透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效果顯著。對2008屆高三學生進行高考前的考試焦慮測量,結果跟2007屆相比大有改進:2007屆學校考生考試焦慮測試統計顯示,嚴重焦慮者為20%,比較焦慮者為30%,適度焦慮為40%,有10%不焦慮。而2008屆考生考試焦慮測試統計結果顯示,嚴重焦慮為15%,比較焦慮為20%,適度焦慮為50%,25%為不焦慮。2008屆高考成績比2007屆有很大進步。

近日,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女性朋友之間苦水倒得過多的話,對於解決問題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甚至會導致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的產生。

美國密蘇里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用“共同反芻”形容過分沉迷和討論同一個問題的行為。心理學家表示,這種行為在女性特別是年輕女孩當中非常普遍,她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為什麼他不打電話來?”“我該和他分手嗎?”之類的情感問題。而短信、電郵等現代溝通手段更是大大方便和強化了女性朋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原因:不健康情緒可“傳染”

專家警告說,“共同反芻”行為帶有潛在的傳染性,導致不健康的情緒在女性朋友之間互相傳染。

密蘇里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艾曼達·羅斯指出,“共同反芻”與“分享”在本質上截然不同,後者能夠促進正面的情緒和健康的友誼。女性原本就比男性容易抑鬱和焦慮,而“共同反芻”會將女性困在負面的思維模式中無法自拔。不過,羅斯也指出,“共同反芻”也可能會加深友誼,而這種親密友誼對於人加強自信也有好處。

羅斯表示,男性朋友之間這種感性的對話發生得比較少,而且也不會加重他們焦慮或者抑鬱的情緒。

去年曾在《發展心理學》期刊就“共同反芻”發表論文的羅斯說:“當女孩們互訴心中煩惱時,她們可能會因為得到支持和肯定而感覺好些。但由於她們不是在就事論事,因此她們可能會聊得越多心情越糟。”

羅斯指出,進入青春期的少女更容易有“共同反芻”的行為,也更容易抑鬱或者焦慮。她說:“青春期少女面臨很多壓力源,其中很多模棱兩可,例如開始與異性約會,擔心自己是否受別人歡迎等。”

據報導,目前,有關“共同反芻”的研究僅停留在其在短期內造成的負面效應。但是專家指出,心理學上有一種“情緒傳染”或者“傳染性焦慮”的現象,有時候可能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

措施:

應專注於解決問題 專家表示,要走出“共同反芻”帶來的負面作用,其中一個關鍵是要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沉溺在問題本身。

石頭溪州立大學心理學副教授瓊安·達維拉表示:“其中的界線很微妙。我們希望鼓勵女孩子交朋友、尋求朋友的支持,但是我們也希望她們能夠學會更正面的技巧,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還有專家建議,女性在遭遇煩惱時,應該試圖把焦點從問題本身轉移到好的經驗和解決方法上面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