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上需要不抱怨就能完成任務的人

養生之道網導讀:

職場上都不喜歡聽到抱怨的聲音, 需要的是默默就把工作完成的人。

有一部很知名的電影, 片名叫做《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它講的是一個年輕姑娘如何通過努力、戰勝了種種不幸和命運挑戰, 最終成為成功人士的故事。

職場

上的全部“規則”, 似乎都可以概括成為一句話:職場競爭, 永遠不相信眼淚。

在崇尚效率和結果的現代社會中, 一個人能否成功, 很大程度取決於他對自己不良情緒的調節能力和速度。 的確, 現實的職場, 不會永遠是玫瑰色的, 更不是一個總能讓人感覺公平和開心的場所。

人們難免遇到挫折, 甚至是遇到不公正的待遇, 也難免因為自己的脆弱而發出抱怨。

可是永遠不要忘了, 抱怨的話一旦出口, 聽在耳朵裡的是別人, 你可以圖一時之快, 也無法阻止另人對你的看法和印象。 這樣一來, 抱怨就開始不按我們的意志發展了——沒有老闆會喜歡愛抱怨的員工, 因為抱怨太多意味著缺少工作的積極性。 也沒有人喜歡愛抱怨的朋友, 因為害怕沾染了他們的不良情緒。 愛抱怨的人甚至在家庭中也是孤立的, 沒有人喜歡和愛抱怨的人待在一起, 更沒有人喜歡充當別人的垃圾桶。

而不論任何工作領域, 任何工作場所, 我們需要的, 都是那些任勞任怨的人、不用抱怨就把事情做好的人。

二戰名將巴頓將軍在他的回憶錄《我所知道的二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要提拔軍官的時候, 常常把所有符合基本條件的候選人集合到一起, 讓他們完成一個任務。 我說:‘夥計們, 你們要在倉庫後面挖一條戰壕, 8英尺長, 3英尺寬, 6英寸深。 ’說完就宣佈解散。 我走進倉庫, 通過窗戶觀察他們。

“我看到軍官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後面的地上, 開始議論我為什麼要他們挖這麼淺的戰壕。 有的人抱怨說:‘6英寸還不夠當火炮掩體。 ’還有一些人抱怨說:‘我們是軍官, 這樣的體力活應該是普通士兵的事。 ’

直到後來, 有個人大聲說道:‘你們都好好想一想吧!如果我們想早點離開這裡, 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把戰壕挖好!”

最後, 巴頓寫道:“那個傢伙得到了提拔,

我必須挑選不抱怨就能完成任務的人。 ”

也許有人覺得巴頓太無情了, 但我們要知道:比巴頓更無情的是戰場!只有先適應了指揮官的“殘忍”, 這樣的士兵才能可能在更殘酷的戰場上生存下來。 當然, 職場也不例外。

如果我們真的下決定適應這個社會, 勝出我們的職場, 我們就必須明白, 在每個領域, 無論我們的領導、上司, 還是朋友、親人, 都需要那些不抱怨的人。

正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個電影講述的故事, 在職場中, 也沒人會“相信”我們的抱怨, 也沒有人願意認真傾聽我們的抱怨。 職場競爭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 它要求每個人提供最佳的業績。 在職場上, 我們別無選擇, 就是要做個強者。

過多的抱怨, 無疑會限制我們的思維,

讓我們的視野變得非常“近視”, 由此把自己局限在抱怨本身上, 而不是努力地去適應變化, 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當我們遇到困難, 我們可以向師長、親友、同事們請求幫助, 但不宜說太多不理性的抱怨話。 因為人在抱怨時, 難免誇大事實, 把不太嚴重的問題說得很嚴重。 比如, 把輕微的頭疼說成“我頭疼得要死”, 把和老闆之間的一點小摩擦, 說成“老闆故意想要整死我”, 等等。

這些誇張的抱怨, 會像那個“狼來了”故事裡所說的:當狼真的來了, 獵人們也不再相信小男孩的話了。 同樣, 如果一個人總是有抱怨, 還誇大自己的不幸, 親友們也不再相信他真的需要幫助了。

愛抱怨的人, 會被工作排斥, 會被上司和同事排斥,

也會被晉升和成功排斥, 更會被生活本身排斥。 我們可以發現, 那些在工作中常常抱怨的人, 他們都是些公司裡的“邊緣人”, 離“炒魷魚”往往只有一步之遙。

心理解讀:

讓我們記住, 企業用人的原則是“用效率來說話”和“請給我結果”。 我們的抱怨, 既不會顯示出我們的業績, 也不會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同樣, 職場也不會相信抱怨。 甚至會給我們自己貼上“無能”和“煩人”的標籤。 既然如此, 就請別再做那些百害而無一益的抱怨了!

沒有人喜歡你的抱怨, 所以如果你要抱怨, 請不要對人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