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地湯的功效
生地熟地湯對人體的好處是很多的。 可以補血、涼血。 還可以滋陰補腎。 特別適合養生。 而且這兩種藥物並不是什麼貴重藥材,廉價易得,可以在生活中注意服用一些,下邊介紹一下生熟地的功效。
1、可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
生地湯性寒,常用於治療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症。 由生地為主製成的六味地黃丸,就是著名的補腎良藥。
2、益氣血、強筋骨。
生地製成熟地湯後,藥性由寒變微溫,其功能也發生變化,成為補血藥。 熟地配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湯”,常用於治療血虛症。
生地長於涼血,熟地長於補血。 如果你喝這道生地熟地一起煲的湯,一邊在為你涼血去痘熱,一邊在為你補血,同時配合性平的牛肉,確實是不上火的。 但我覺得你想效果更好的話,可以用生地,看你的體質了,如果是熱性體質,大可不用放熟地。 (生地和蟹同煲熱性體質清火最佳) 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煲生地湯的時候放十幾粒花生下去,這樣子生地既不會傷到脾胃,花生有兼能有健脾胃,清肺火的功效!
3、補血養陰、填精益髓、滋腎養肝。
熟地湯性味甘,微溫,是玄參科植物地黃或懷慶地黃的根莖蒸熟後的名字。 地黃中含有甘露醇、B一穀固醇、梓醇、豆固醇、地黃素、生物鹼、脂肪酸、葡萄糖、蔗糖、精氨酸、γ一丁氨酸、維生素A、鐵等成分。 具有補血養陰、填精益髓、滋腎養肝之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腰膝酸痛、遺精盜汗、頭暈心悸、失眠、眼花、脫髮、肺結核、糖尿病等症。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熟地有強心作用,能調節血壓,小劑量使血管收縮,大劑量使血管擴張。 熟地還可調節血糖、保護肝臟,對風濕、類風濕、傳染性肝炎、濕疹、神經性皮炎有顯著效果。
熟地的禁忌
1、炮製煎煮不可見銅鐵器。
《雷公炮製藥性解》雲:“采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幹,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並白髮,男損營,女損衛也。 ”熟地黃炮製不可見銅鐵,煎煮亦不可用鐵鍋、鐵壺。 《藥鑒》:“若犯鐵器,令人腎消。 ”貯藏應如《本草從新》言,“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
2、服食忌蘿蔔、三白、諸血等。
《本草品匯精要》記載:忌蘿蔔、蔥白、韭白、薤白。 《要藥分劑》雲“忌萊菔、蔥、蒜、諸血”。 蓋萊菔子降氣,三白辛竄走氣,影響地黃的滋補作用。 諸血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膩太過,故宜禁之。
3、傷寒家不宜用。
傷寒之病,邪從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補。 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言:“又仲景《傷寒》一百十三方,惟複脈用地黃。 蓋傷寒之病,邪從外入,最忌滋滯。 即使用補,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劑。
4、脾虛痰多氣鬱之人慎服。
熟地黃味甘,性尤滋膩,脾虛痰多氣鬱者慎用。 《本草從新》雲:“按熟地黃性滯,痰多、氣鬱之人,能窒礙胸膈,用宜斟酌。 ”《本草征要》雲:“熟者性滯,若痰多氣鬱之人,能窒礙胸膈,當斟酌用之。 ”《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滯,痰多者,恐其泥膈,宜薑汁炒之,以制其滯。 更須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納氣歸腎,又能疏地黃之滯,此用藥之權衡也”。
熟地所含的地黃多糖b參與維持機體穩定和具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並能誘導體內的免疫細胞增殖,增強其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 熟地黃還有調節激素代謝、降血糖、抗衰老及鎮靜、利尿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