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在生活中很常見, 我們對於這類症狀的臨床表現並不陌生,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不知道該怎樣治療比較合適, 其實中醫的食療藥膳方治療效果非常好。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膿皰瘡的食療藥膳方是怎麼治療這類疾病的吧?
膿皰瘡病因
非大皰性膿皰瘡常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偶爾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皮膚輕微外傷後細菌粘附、侵入並導致感染。 大皰性膿皰瘡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 可發生於完整的皮膚, 該菌可產生並釋放表皮剝脫毒素, 表皮剝脫毒素與細胞表面的橋粒芯糖蛋白1結合,
膿皰瘡是最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之一, 又稱黃水瘡, 系接觸傳染, 兒童多見。 致病菌是化膿性球菌。 本病好發於頭、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初為紅斑或水皰, 很快變成膿皰, 周圍有紅暈。 膿皰一般為綠豆到指頭大小, 容易破損, 流出黃水, 結成黃色或灰黃色痂, 可互相融合, 有的中央自愈而邊緣擴展呈環狀, 一般無全身症狀, 重者可有發熱及附近淋巴結腫痛等。
濕熱型
[臨床表現] 膿皰較密集, 分佈頭面及上肢為多, 色黃, 周圍紅暈, 破後糜爛面鮮紅, 附近淋巴結腫大或伴有輕度發熱、口幹、尿短赤、大便幹結, 舌質紅, 苔黃膩, 脈弦滑數。
食療藥膳
1.苦瓜豬瘦肉湯:苦瓜300克, 豬瘦肉100克, 上等魚露、味精適量, 同煮湯, 熟時食用, 每日2次。
2.絲瓜白菜豬瘦肉湯:絲瓜1條, 白菜100克, 豬瘦肉50克。 同煲煮湯, 熟時調味食用, 每日1-2次。
3.綠豆冰糖粥:綠豆50克, 薏苡仁25克, 冰糖25克, 粳米50克, 煮粥食, 每日1-2次。
脾虛型
[臨床表現] 膿瘡稀疏, 分佈軀幹與下肢為多, 膿皰色淡白或淡黃, 周圍紅暈不顯, 破後糜爛面淡紅不鮮;面色蒼白, 胃納欠佳, 大便溏,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虛緩。
食療藥膳
1.淮山苡仁田雞粥
淮山20克, 薏苡仁20克, 大田雞1只, 粳米50克, 冰糖25克。 將大田雞剝皮, 除去頭、腳、內臟, 切碎, 入淮山、薏苡仁、粳米煮粥, 將熟時入冰糖調服。 每日1-2次。
2.加味淮山扁豆粥
淮山20克, 扁豆10克, 苡仁15克, 防風 6克, 金蟬5克, 淡竹10克, 銀花10克, 荊芥10克, 粳米50克, 將上8味中藥煎水2次,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以上介紹的治療膿皰瘡的食療藥膳方有了一定的瞭解, 食療藥膳方相較於其他的治療方法, 副作用比較的小, 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少。 希望以上介紹的藥膳方能幫助到有這類病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