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宮寒和濕熱有什麼區別

一、宮寒和濕熱有什麼區別

二、宮寒的原因

三、宮寒的調理

宮寒和濕熱有什麼區別

1、宮寒的詞義

所謂宮寒,是中醫學上的一個概念,直白地說就是‘子宮寒冷’,是指女性腎陽不足,胞宮失于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宮寒的主要症狀。 宮寒可以導致不孕,但也並不是說宮寒就一定不孕。 很多宮寒的女性月經延後,少則推遲十多天,多則兩三個月。 很多宮寒的女性都會在來月經時感覺到腹痛、腹涼,甚至全身發涼,有些還會感覺到氣短乏力、下肢或周身浮腫,有的還有失眠、多夢、頭痛,頭暈等症狀。

2、濕熱的詞義

所謂濕熱,為中醫名詞術語,為致病因素,屬於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熱)中的兩邪。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 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 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溫病的一種,表面發熱、頭痛、尿黃而短、身重而痛、苔黃膩。 易引發黃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

3、宮寒和濕熱兩者的區別


造成宮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與人的先天體質有關,有些女性平時就怕冷、手腳容易發涼,體內“陽氣”不足,就易出現“宮寒”。

另一方面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如愛吃冷飲、貪涼,將空調溫度調得過低或是為了漂亮穿露臍裝、冬天衣著單薄等可通過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改善生活方式進行調理。 而濕熱就是“濕”和“熱”共同侵入人體導致生病的,人生活的環境如果處於相對較熱和潮濕的環境中,那麼最容易得濕熱病,潮濕容易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內濕則會生變,即內濕生熱,大多數的濕熱病都是這樣得的。 可以採用蓮子以及茯苓等藥材來調理。

宮寒的原因

1、由於天生體質問題

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較寒,其主要表現為:四肢容易冰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熱。

寒性體質大多由後天因素造成,居住環境寒冷、嗜好寒涼食物、過勞或易怒損傷身體陽氣等等,這些都是讓身體偏寒的常見原因。

2、由於常吃冷食

在中醫養生傳統中,女性體質屬陰,不可以貪涼。 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冷飲、冰茶、瓜果等寒涼之物也不可以貪多,更何況那些一年四季舉著冰激淋的人。 吃了過多寒涼、生冷的食物後,這些食物進入體內會消耗陽氣,導致寒邪內生,侵害子宮。

3、日常生活方式問題

女性冬季衣著單薄違背了養生原則。 女人的生殖系統最怕冷,冬天比較耗損陽氣,下半身著涼會直接導致女性宮寒。 現在生活中,夏天很多女性喜歡呆在室內,穿著清涼,吹著空調,不知不覺中子宮卻受著寒冷的“折磨”,導致宮寒的出現。

宮寒的調理

1、日常飲食調理

在中醫養生傳統中,女性體質屬陰,所以不要貪涼。 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女性也不要吃過多的冷飲、寒性瓜果等寒涼之物,從冰箱裡取出的食物最好放置一段時間再吃,在吃冷食之前最好先吃一些熱食“墊底”。 平時也應該多吃一些補氣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棗、花生等。

2、一定要注意保暖

宮寒的女性日常要注意保暖。 夏天常在室內吹空調的女性,最好披一件外套或披肩,以免肩膀受涼。 不要一直在空調房內,可在休息時間到室外走走,讓毛孔接觸外界的自然氣息,如果體內有寒氣也可以發散出來。 還要注意不要坐有寒氣的椅子,例如地面、石面或鐵面椅子,以免受寒。

3、每天要健走運動

宮寒的女性大都偏於安靜沉穩,運動過多時容易感覺疲勞。 其實“動則生陽”,寒性體質者特別需要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質。 快步走是最簡便的辦法,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可以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迴圈,使全身溫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