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口窩下點是什麼穴位

一、心口窩下點是什麼穴位

二、中脘穴的作用

三、按壓中脘穴給腸胃洗洗澡

心口窩下點是什麼穴位

心口窩下點是什麼穴位?心口窩下點是中脘穴。 出自《針灸甲乙經》。 《脈經》名中管。 屬任脈。 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 胃之募穴。 八會穴之腑會。 穴在胃體中部,故名。 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 別名:上紀穴,胃脘穴,大倉穴,太倉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1、中脘穴的位置: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 即: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

2、中脘穴的準確位置:位於見突到肚臍的中點處(肚臍向上4寸)。

3、專家提醒:經常按揉中脘穴可以抑制人的食欲。 食欲降下來以後,就要促進胃腸蠕動,讓體內多餘的垃圾脂肪排泄出去。

4、快速取穴:仰臥位,在上腹部,神闕與胸劍結合點連線的中點處,按壓有酸脹感。

中脘穴的作用

人體穴位,屬奇經八脈之任脈。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噁心、治療燒心、噯氣、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1、艾灸中脘穴

艾灸中脘穴有散寒止痛的效果,除了普通的溫和灸之外,大家還可以嘗試隔薑灸。

方法是:將鮮生薑切成3~4毫米厚的薑片,用針孔點刺許多小孔,以便熱力傳導,上置大小適量的艾炷,點燃施灸,一般灸到病人覺熱,局部皮膚出現紅暈潮濕為度。 如初灸一兩壯感覺灼痛,可將薑片稍提起,然後重新放上,亦可在薑片下放紙片再灸。

2、按摩中脘穴

雙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進行圓周運動。 注意手下與皮膚之間不要出現摩擦,即手掌始終緊貼著皮膚,帶著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組織做小範圍的環旋運動,使腹腔內產生熱感為佳。 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但以飯後半小時做最好,力度不可過大,否則可能出現疼痛和噁心的症狀。

按壓中脘穴給腸胃洗洗澡

按摩中脘穴有助於益氣暖胃,強化胃動力,排出體內的宿便,淨化身體的毒素,是瘦身期必按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自然站立,在胸骨下端和肚臍之間的中點線上,大約在肚臍往上一個手掌處找到穴位。

按摩手法:配合深呼吸,左手拇指翹起,其餘四根手指握拳,用拇指指腹用力向下壓,6秒鐘之後把手放開,休息3秒後繼續按壓,重複10次。

第一步:早晨起床後,先挺直身體站立2分鐘,進行腹式呼吸,吸氣時感覺肚子在無限鼓脹,呼氣時感覺腹部向後背收縮。

第二步:躺在床上,將雙手的中指伸直,垂直放在肚臍上,指端對準肚臍,其餘四根手指握空拳輔助用力,按壓肚臍約5次,邊按邊放鬆,同時慢慢將上身向前彎曲。

第三步:雙腳伸直,將腳背繃直與地面平行,腳趾不停的向前傾,同時向下彎曲像抓東西一樣,20秒後再將腳背向腳踝方向仰,腳趾儘量伸直。

溫馨Tips:進行腹部按摩與排毒有密切關係,然而在早晨7-9點練習最佳,可以有效促進胃部血液迴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