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百會穴
中醫理論認為,百會穴位於頭頂最高點,是人體百脈彙集之處,也稱人體諸陽之會,對於調節人體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安定神志的功效。
兒童受到驚嚇,神志不清,家長給孩子輕輕撫摸一下頭頂,能夠迅速的平息孩子的不安,讓孩子從恐懼和哭鬧中擺脫出來。 民間傳說百會是魂魄進出人體的關口,按摩百會,能夠避免孩子丟魂,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也有一定道理。
2、按摩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是胃經的要穴,有強健脾胃、培元固本的功效,有養生第一穴的美稱。
按摩時,家長要注意力度不要過大,開始可用大拇指輕輕觸摸,等孩子適應後可稍微增加力度,以孩子感覺到足三裡穴酸麻為度。
3、按摩勞宮穴
勞宮穴,從名稱中可以理解為勞動後休息的場所,它是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 中醫講心主神明,按摩勞宮穴,能夠起到鎮定心神的作用,通常用來治療心悸、心慌、大汗不止等疾玻小兒受驚嚇,在中醫看來也屬於心神受損,按摩勞宮穴,能夠刺激心包經,消除對心神的不利影響,使孩子心神安定下來。
按摩時家長可使用拇指按壓孩子的手心處,也可使用軟硬適中的鈍尖的工具來代替手指按摩。
寶寶受驚的常見原因
1、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身心受到猛烈的刺激。 比如:從高處(床、桌子等處)落下;突如其來的巨響。
2、睡眠環境不穩定。 比如:在移動的車上睡覺;抱在大人懷裡邊走邊睡;在嘈雜的公共場所中入睡。
3、被強迫做不願做的事情。 比如:不願意洗澡的寶寶被強行洗澡;被寶寶所認為的陌生人強行抱抱親親等。
4、被新奇的事物驚嚇。 比如頭一次見到浩瀚的大海,頭一次看到軀體龐大的動物,頭一次見到轟隆隆的火車等。
5、如果寶寶缺乏某些營養元素(如鈣),就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就較容易出現興奮、哭鬧不安、易受驚等情況。
6、小部分寶寶因為先天心理承受能力弱,動靜稍大一點就會導致受驚。 對這類寶寶更要注意,少讓他受刺激。
如何預防寶寶受驚
1、注意補鈣,研究發現寶寶如果缺鈣的話,那麼就更容易受到驚嚇,因此建議寶媽們平時一定要儘量的給孩子科學的補充鈣質。
2、不要強迫寶寶做某些事,比如說許久沒見過的叔叔想抱寶寶,而寶寶又不想被抱的話,最好不要強迫去抱寶寶,而應該是等寶寶漸漸熟悉之後才去和寶寶親近。
3、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睡眠環境,比如說讓寶寶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平時儘量不要在房間裡看電視,大聲的說話,當然了也要注意避免寶寶從床上掉下來的預防工作。
4、一定不要在寶寶面前激烈的爭吵,或者突然無意識的大聲起來。
5、盡可能的保持一個好的親子關係,通常情況下來自父母的溫暖會使得寶寶更有安全感的。
6、如果帶孩子外出遊玩的話,最好不要去擁擠的吵鬧的環境中,如果明顯感到寶寶已經累了,想睡覺的話最好馬上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