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大多數傳染病(如麻疹、白喉、脊髓灰質炎等)已被基本控制的今天, 為什麼菌痢則依然如故, 發病率至今下降不多, 有時還會暴發流行呢?
其原因為:
①痢疾桿菌的種類多、變異性大: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 最常見的種類有:福氏、宋內、志賀、舒密次、鮑依德桿菌, 而以上每種桿菌又可分為許多型及亞型, 譬如:福氏(B群)可分為1~6型及X、Y變種等多種亞型。 每一個型的痢疾桿菌是一種抗原, 它們相互之間沒有交叉免疫力。 所以, 這次得了一種, 下次可以得另一種細菌引起的痢疾。 再加上菌型容易變異, 則進一步加深了痢疾桿菌分型的複雜程度,
②容易感染:菌痢是通過糞便經口傳播的, 它的傳染性強。 菌痢病人的1克糞便中, 可含1億多個痢疾桿菌。 它對環境的污染非常廣泛, 如菌痢病人接觸過的食具、傢俱、衣被、書籍、門把手、水龍頭等, 均可檢出痢疾桿菌。 蒼蠅是常見的傳播媒介, 易於污染多種用具及食品。 痢疾桿菌在水中可生存5~9日, 食物中可生存數十日, 在低溫及潮濕地方可生存幾個月。 所以在飲食衛生制度不健全的集體單位、托幼機構極易引起菌痢流行。
③治療不徹底:大多數治療不徹底的病人均是不遵照醫師的醫囑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