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以陣發性的哮鳴氣喘、呼氣延長為特徵的一種疾病;中醫亦診為“哮喘”、西醫的“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屬此範疇。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以春秋季發病率較高, 常反復發作, 氣候的急驟變常為發作的誘因。
病因病機:①素體虛弱, 痰濕內盛, 阻於氣道, 氣逆上沖。
②外邪侵襲, 或某些物質(如花粉、絨毛、煙塵、魚蝦、油漆、寄生蟲、蟎等)的接觸, 或過食生冷、過鹹、過酸、過辣, 引動伏痰, 氣逆上沖。
臨床表現:主症:氣喘, 喉間有哮鳴聲, 甚則張口抬肩, 端坐喘息。
兼症:咳嗽, 痰多白沫, 發冷無汗, 臉色晦暗, 四肢不溫,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或發熱臉紅,
治療原則:補虛健體, 祛痰定喘。
內治法:①乳汁藤、瘦豬肉各30克, 蒸服, 每日1劑。
②鮮大肚柚皮、瘦豬肉各50克, 水煎五更時服, 每日1劑。
③水蒲瓢10克, 配瘦豬肉適量燉服, 毎日1劑。
④蝦子窩1.5克, 三月艾上的蟲10個, 焙乾研末, 每次取藥粉5克開水沖服, 每日2至3次。
⑤映山紅、金香爐各9克, 五指牛奶、矮地茶、夏枯草各12克, 水煎沖冰糖水服、每日1劑。
⑥小公豬睾丸5至10個, 蜂蜜30毫升, 蒸服, 每日1劑。
⑦小爬叢刺、牛大力、臭牡丹根、豬肺各30克, 檸檬葉適量, 水煎加食鹽調味服, 每日1劑。
外治法:①發作時針刺定喘、解喘、天突、大行等穴,
②耳針喘點、內分泌、平喘。
③推拿:依次橫推胸腹部(以華蓋、膻中為重點), 腰背部(自上而下, 以肺腧、膈腧、命門為重點), 脊柱及其兩旁。 用於哮喘緩解期, 每1~2日1次, 10次為1個療程。
預防及護理:①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 多接觸新鮮空氣和陽光, 以增強體質, 減少發作。
②避免受冷, 防止感冒, 尤其要注意天突、百勞、肺腧等處的保暖。
③飲食起居要有規律, 飲食不宜過飽, 宜清淡易消化, 勿食過鹹過甜及生冷之品;起居要勞逸結合, 注意保暖防寒。
④避免吸入煙塵和刺激性強的氣體, 設法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之。
⑤發作時應保持安靜, 儘量減少病兒的緊張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