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已成為當今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 近幾年的媒體也頻有報導。 通過深入的調查, 和在自己一年來教學實踐的觀察研究中, 我發現了不少中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家庭期望過高等原因, 對父母和教師產生了抵觸情緒, 父子關係、師生關係緊張, 出現了嚴重“焦慮”症狀, 不能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的變化, 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 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難和挫折。 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⑴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問題—人際關係焦慮。 學生的交往需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擴大,

但他們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確的指導, 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準上, 甚至常常由於交往不當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 例如矛盾不能及時得到解決, 就容易形成暴力對抗, 封閉孤獨、派別流動或不良的心理。 我班就曾有一個這樣的學生, 他從初中就沉迷於玩電腦遊戲, 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孤僻的性格:不喜歡與別人交流, 喜歡自己幹自己的, 不開心的時候也是因為沒有朋友可以傾訴, 只會拿自己的身體自殘來進行發洩, 那麼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際關係焦慮症的表現。

⑵ 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 由於所處的客觀環境的影響, 例如家庭的糾紛、父母的離異造成孩子抑鬱和焦慮;社會不良風氣,

人際複雜關係造成孩子內心矛盾衝突與困惑疑慮;學校不得法的教育與教師嚴厲或放任, 造成孩子對抗情緒或退縮畏懼等心理問題。 但是往往這些問題是家長們忽略的問題, 卻對學生造成很嚴重的心理上的影響。 據我調查, 我班上有拍拖現象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父母離異, 他們覺得家裡根本給不了溫暖她們, 心靈上是孤單的。 但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 家長只會責備自己的孩子拍拖, 但沒有認真思考過當中的原因或嘗試去尋找正確的引導方法。

⑶學習競爭帶來的無形壓力。 即使我們在唱響素質教育這首流行曲, 但真正操作起來, 還是實行應試教育。 沒辦法, 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比成績更好的考核手段。

或許應試教育實在根深蒂固吧, 從小學到高中, 分數一直成為學生心理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 家長或者學校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 影響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 雖然我們老師一直在鼓勵學生大膽把心中所想的用語言表達出來, 提倡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可是, 似乎到考試的時候標準答案大多數還是只有一個。 結果確實被我們每個人看得太重了:從6歲開始彈古箏, 本來水準已經很高的, 這位同學不但面對強大的學習壓力, 而且還要面對術科方面的突破, 但是在一次演出當中失敗了, 這位同學感覺得相當的失落,
結果成績急速下降, 甚至對於古箏採取放棄的態度。 成績在他眼中比什麼都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