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引導:別阻止孩子“吃苦”

“吃苦”是孩子成長的一劑良藥。 真是良藥苦口, “吃苦”過後享甘甜。 近年來,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逐漸優裕, 對孩子寵愛、偏愛、溺愛的風氣也在逐漸擴散。 父母把這視為對孩子無私的愛。 實際上, 看看“溺”字的寫法, 當“愛”氾濫成災, 如水一般淹沒了孩子, 孩子得到的就只是一個“弱”字。 溺愛使家庭的教育功能心理弱化, 嬌生慣養的孩子, 是成不了大器的。

一些家長或者自己曾吃過苦, 抱著一種補償心理, 對孩子的物質要求任意滿足;或者生活很富有, 對孩子百般溺愛, 尤其在金錢方面出手大方, 任意嬌縱孩子講究物質享受。

他們認為自己很有錢, 有條件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 孩子花點錢沒什麼。

古語說“富門寒教育”。 我們的鄰邦日本經濟發達、生活富裕, 卻經常對青少年進行饑餓教育、耐寒教育等, 通過這些活動來培養孩子剛強無畏的品格, 磨礪他們的意志, 使他們具有銳意進取的精神。 這些都將是孩子一生受用無窮的財富。 相反, 我們卻將孩子放進金錢堆砌成的“蜜罐”中, 將孩子溺愛成一個個只知享受、不懂奮鬥的富貴浪蕩子。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立自強歷來是國人推崇的修身美德, 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思想根基。 一個自立的人必定會發憤圖強, 有所作為;一個自強的民族必定會不斷發展壯大, 最終引領人類前行的腳步。

可以說, 時代需要這種“生無所息”的精神, 個人也需要這種向上的力量。

吃苦也是一種能力, 一種重要的生存能力。 吃苦能力越強, 孩子的生存空間就越大, 所以從小就得讓孩子嘗些“苦頭”。

在生物學上有個著名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如果把青蛙突然扔進開水裡, 沸水令青蛙的神經系統受到強烈刺激, 青蛙在條件反射的作用下可以迅速跳出去。 但是若把青蛙放在涼水裡, 讓水溫慢慢上升, 青蛙便渾然不覺危險存在, 怡然自得地游來遊去, 等到它感到熱的時候, 已經無力動彈, 唯有坐以待斃。 這個實驗也啟示我們, 人是有惰性的, 會被環境慢慢地同化, 而忽視周圍環境的變化, 最終將不能適應社會, 而被社會淘汰。

其實直白地說, 這就是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100多年前, 梁啟超先生曾慷慨陳詞“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 則國勝於歐洲, 少年雄于地球, 則國雄於地球。 ”這擲地有聲的話是否能讓我們警醒?

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輕, 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 太輕鬆優越的生活, 太多的寵慣會讓他們患上“軟骨病”。 自古英雄多磨難, 他們需要社會的歷練, 需要風雨的吹打, 讓他們變得更堅強、更勇敢。

生活的艱難正是孩子成長所必須經歷的, 也是成長必需的營養。 如果真的是想孩子好, 就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的艱辛, 磨煉他的意志, 正所謂“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增益其所不能……”

為了孩子將來有個強健的體魄,

也為了讓孩子有堅強的意志品質, 從小我就有意識地培養依依的吃苦能力。 從自己打理自己, 幫助料理家務, 到去鄉下參加農業生產;從出遊在外, 到在家學習, 該吃的苦頭我都讓她“品嘗”。 可能有人要說, 你不是宣導快樂教育嗎, 怎麼還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啊?我所宣導的快樂, 不是隨心所欲為追求享樂而獲取快樂, 而是通過自身的體驗、感受獲得的快樂, 通過付出努力征服困難而獲得的快樂, 這樣的“樂”才是實樂大樂。

讓孩子吃苦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心特點而定, 切不可讓孩子做超越極限或無法承受的事。

如果你是家境好的家長, 請不要忘了讓孩子嘗嘗酸甜苦辣, 看看百樣人生, 給孩子鮮花的同時,

記得告訴孩子松樹的精神品格。 如果你是一般家境的父母, 也不要忘了給孩子品嘗苦辣酸甜, 在給孩子美好願望的同時, 要記得磨煉孩子堅強獨立的性格。

人的一生充滿坎坷, 未來的日子到底是怎樣的, 大家無法預料。 新的一天, 新的一年, 新的人生, 是健康的?是成功的?還是倒楣的?誰也不知道。 所以, 為了孩子明天活得更好, 今天就必須讓孩子吃些苦頭, 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 經過艱苦環境造就的孩子, 才會羽翼更豐, 步履更堅。

吃苦的過程本身雖然不是什麼開心的事, 但是它帶來的結果卻是甜美的。 吃苦是要經受身心、意志等多重磨煉, 讓人感到生活的不易, 從苦中找到努力拼搏的勇氣和力量。 繭蛹破繭成蝶, 由蛹變成蝴蝶這美麗的成長過程中,這個小東西吃了多少苦才成為了高貴的蝴蝶,又有多少蛹禁不住這種苦難而在繭中滅亡啊!苦盡才能甘來嘛。

由蛹變成蝴蝶這美麗的成長過程中,這個小東西吃了多少苦才成為了高貴的蝴蝶,又有多少蛹禁不住這種苦難而在繭中滅亡啊!苦盡才能甘來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