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以下的兒童一到秋、冬季節, 常發生上吐下瀉的症狀, 這種情形大多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 輪狀病毒是兒童急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原因, 占了所有小兒腸胃炎的5–10%與腹瀉住院兒童的10–50%。 感染途徑是進食不潔食物或飲用污染的水, 或近距離接觸病人。
兒童腸胃炎跟什麼因素有關
兒童由於缺乏免疫力和相對較差的衛生, 感染該病的風險較高, 雖然也有大量其它病原可導致兒童腸胃炎, 但其發生率明顯低於細菌和病毒的致病源。
1、病毒感染
經常導致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腺病毒和星狀病毒。
2、細菌感染
兒童的腸胃炎之中, 細菌感染占15%;最常見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菌和空腸彎麴菌。
一般此原因感染腸胃炎的兒童是由於進食被細菌污染了的食物而發病的。 曾被發現帶菌的蔬果和食物包括未煮熟的鮮肉、雞、海產、蛋、成長中的芽菜、未經消毒的牛奶、軟乾酪、果菜的榨汁。
3、寄生蟲感染
多種原生動物可導致腸胃炎。 最常見的是藍氏賈第鞭毛蟲, 而阿米巴變形蟲和隱孢子蟲感染也有報導。 作為一類病原, 它們約占兒童腸胃炎成因的10%。
4、傳染
傳染會通過飲用被污染的水, 或者共同使用一些私人物品而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沒有正確消毒的奶瓶餵奶是嬰兒感染的一個範圍發生傳染重要原因。
5、非感染性
非傳染性的胃腸炎也有很多因素造成。 一些較常見的原因包括: 藥物 (像非甾類抗感染藥), 食物(如乳糖——在那些無法耐受餓的人群中), 和麩質(在那些患有乳糜瀉)。 克羅恩氏病也屬於非傳染性疾病來源(通常很嚴重的)腸胃炎。
預防兒童腸胃炎有三個日常要點
首先我們飲食上我們就得有規律講究衛生, 個人衛生及衛生, 尤其帶小孩的人, 要常常洗手, 上完衛生間之後即要洗手要養成好的習慣;在接觸小孩子泌物後亦要洗手,
在飲食上我們可喂胡蘿蔔湯、米湯及粗纖維的食物。 粗纖維的熱量較低, 含脂肪少, 還含有多種維生素, 和纖維質較細, 對腸道刺激小, 脂肪低, 有收斂的作用。 適合這年齡段的孩子, 可吃山藥粥、蛋花粥、爛面等, 但是用量要減少, 但是孩子口渴、唇乾等問題, 應飲用口服補液鹽水和營養的食物等。
這就是細菌感染吃了不潔食物, 還有零食。 引起急性胃腸炎。 用抗生素治療有效。 治療方案:胃黏膜保護劑+抑制劑+抗生素, 一般一個療程就可見效。 不要喝冷水和冰水, 刺激腸胃。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範, 碗筷要勤消毒, 最好實行分餐制;飯前飯後要洗手。 另外, 孩子要是小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