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嬰兒知覺的發展過程

知覺是對感覺的加工過程, 發生較晚。 嬰兒出生後4~5個月才出現手眼協調動作, 這是最早出現的知覺形式。 其他形式有空間知覺、距離知覺、自我知覺、時間知覺、深淺知覺等。 知覺是觀察力的萌芽。

兒童約3~4月時出現形狀知覺, 24個月時有整體知覺, 能把外顯的和部分被遮蔽的物體看成同一物體。 1歲末開始有淺表的空間和時間知覺;但要到3~4歲才能辨別上下, 前後, 昨天、今天和明天, 早晨和晚上;5歲才能辨別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 專家的研究表明, 知覺發育的早晚和小兒與外環境的接觸有密切關係。 把6~7個月還不會爬的小兒放在“視崖”上,

他們並無害怕感覺;而同齡會爬的嬰兒即便有母親保護, 也不肯從“崖”壁往下爬, 而是設法後退或回避。

這說明, 後一類小兒已經有了深度知覺。 在知覺的基礎上觀察力逐步發展。 年齡越小, 觀察越短暫, 空間越狹窄, 觀察的目的性和時間性越缺乏。 小年齡兒童只會觀察外表現象, 不會觀察事物內在聯繫。 專家建議:要加快知覺發展應多讓小兒作各種遊戲, 尤其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多擺弄各種物體。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