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已經悄悄離去, 溫暖的春天正在向我們靠近, 今天是立春, 是春季的開始, 春天與冬天氣候差異大, 立春養生要養心調神, 可以為自己做一個香囊來防病治病, 下面我們來看看立春養生方法。
養心調神, 自製香囊防春困
立春養生, 首先要做到“養心調神”, 是指精神專一, 摒除雜念及神用太過。 同時, 少思少慮, 不過分勞耗心神, 即《類經》中所指出的:“少思慮以養其神”;此外, 常樂觀, 和喜怒, 無邪念妄想, 用神而不躁動, 專一而不雜, 可安神定氣, 即《黃帝內經》所謂:“以恬愉為務”。 進入春季, 隨著氣溫的升高,
1、冰片、樟腦各3克, 良薑15克, 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 蒼術20克, 冰片3克。
3、雄黃10克, 樟腦3克, 丁香50克。
以上三方任選一方, 將處方的藥物粉碎成細面。 然後, 每取藥面3~5克, 用布縫製成小袋, 佩掛頸上或縫於所穿的衣服上, 15天換一次即可。
春天養生重點養肝
按自然界屬性, 春屬木, 與肝相應, 中醫認為肝主情致,
中醫認為, 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 人的精神煥發。 如果肝氣升發太過, 就會出現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四肢抽動等症;如果肝氣鬱而不能升發, 就會出現肋痛、呃逆、腹痛、便泄、積聚等症。 這對心臟病、高血壓病、腦血管硬化等症的患者極為不利。 調養肝臟, 首先應調神。
飲食宜“少酸多甘”
春季飲食應以養陽為主,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就是說, 春季應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 以養肝健脾和胃, 抗禦外邪對人體侵襲。 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 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 谷豆類的黑米、豆豉、大豆及其製品;禽魚類的鴿子、鵪鶉、鯽魚、泥鰍;蔬菜類的芥菜、菠菜、油菜、胡蘿蔔、春筍;果品類的栗子、紅棗、枸杞、鳳梨、甘蔗、橄欖等。
值得注意的是, 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食物, 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 如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 以免“火”上澆油。 此外, 肝陽過盛體弱者, 在春季容易引發“肝火”, 患上熱感冒、熱咳嗽、熱哮喘, 要防患於未然, 就得儘量避開突熱暴暖熱風侵襲。 若已感染成疾, 熱感冒初起, 應戒煙禁酒薄厚味, 以杜絕生痰之源。
最後, 中醫認為, 閒散和緩地步行, 是順應春季氣候變化特點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
立春食療方推薦
兩款適合春天喝的粥
1、桑葚粥
桑葚30克(鮮品60克), 糯米60克, 冰糖適量。 將桑葚洗乾淨, 與糯米同煮, 待煮熟後加入冰糖。 桑葚粥可以滋補肝陰, 養血明目。 適合於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酸、鬚髮早白等症。
2、梅花粥
取白梅花5克, 粳米80克。 將粳米煮成粥, 再加入白梅花, 煮沸2~3分鐘, 每餐吃一碗, 可連續吃3~5天。 梅花性平, 能舒肝理氣, 激發食欲。 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 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立春養生的三個方面, 立春養生可以為自己做個香囊來防病治病,要注意養肝護肝,避免肝火上升,在飲食上要注意少酸多甘,散步最好緩步而行,不要太急。
立春養生可以為自己做個香囊來防病治病,要注意養肝護肝,避免肝火上升,在飲食上要注意少酸多甘,散步最好緩步而行,不要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