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被譽為人的第二顆心臟, 原因是所以的經脈都要流經腳部。 另外腳底的穴位和身體的每個器官都一一對應, 常按摩腳不僅能緩解疲勞, 還能治病去痛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五種小技巧來按摩腳底的穴位。
1、美膚祛斑:絲瓜絡摩擦腳心
現在的人對於美容尤為關注, 尤其是女性。 通過腳底的按摩可以刺激到身體的穴位, 加快新陳代謝減少體內色素的沉澱, 許多愛美的女性對足療是非常喜愛。 但是自己有找不准穴位, 每次都要去美容院按摩。 有專家研究說其實用絲瓜絡等天然植物摩擦腳心和按摩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
2、減肥排毒:邊看電視邊踩黃豆
腳踩黃豆就像走腳底按摩板是一樣的, 如果你比較怕疼, 可以再黃豆生面鋪上一層薄布。 利用每天看電視的閒置時間, 每天踩個15分鐘。 這麼作能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 促進毒素的排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饑餓或者是過飽的狀態下不要選擇這種方式。
3、關節更靈活:練習踮腳走路
分別用腳尖、腳跟、腳內側、腳外側走路, 能鍛煉到小腿不同部位的肌肉, 增強肌肉力量與關節穩定性, 預防日常出現的踝關節扭傷的情況, 但在初期練習時一定要小心, 可以先扶住一些東西, 熟練後再慢慢放開
4、加強腸胃功能:多活動腳趾
根據中醫經絡理論,
5、緩解腰酸背痛:光腳滾網球
看武俠電視劇常常看到別人手裡拿兩個按摩球在手心裡轉, 其實腳也是可以選擇這中方法。 在光腳的時候可以把網球放在腳底來回的滾動, 這樣不僅能促進腳底的血液迴圈還能起到腳底的按摩作用, 可以緩解腳部的肌肉酸痛。
足療保健養生 活血舒筋活絡
足療是近些年隨著人們健康與保健意識的增強而出現的“新詞”。
足療保健
1.捋理足掌背
作用:理氣活血, 舒筋通絡, 治療足部腫脹。
部位:足底、足背。
操作:操作者雙手分別置於足的兩側, 拇指在足底, 其餘四指置於足背, 做捋理手法10次
要領:①自足趾至足跟方向捋理, 也可往返捋理。 ②雙手用力應均勻一致輕柔連貫, 做到輕而不浮, 重而不滯。
2.分推足底
作用: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
部位:足底。
操作:操作者以兩手拇指指腹置於足底, 自中央至兩側進行分推手法。
要領:①自足趾根部至足根循序分推。 ②兩手用力要均勻, 動作柔和, 協調一致。
3.掰足掌
作用:疏鬆肌筋, 調和氣血。
部位:足掌。
操作:操作者以兩手分別握於足掌兩側,
要領:①兩手用力應均勻, 協調一致。 ②用力應緩慢, 以能耐受為度。
4.點按足底
作用:點穴開筋, 通經活絡。
部位:足底。
操作:操作者以雙手拇指指端置於足底進行點按。 先中間後兩邊, 順序點按全足底。
要領:①自上向下點按, 不可漏空。 ②兩手應持續緩慢, 均勻用力。
5.拇指按壓足底
作用:疏鬆肌筋, 行氣活血。
部位:足底。
操作:操作者以兩手拇指指腹置於足底, 順次按壓足底。
要領:①按壓時先中間後兩邊, 自上向下, 兩拇指交替按壓, 依次全足底。 ②按壓力度由輕到重, 穩而持續。
6.內外旋踝部
作用:舒筋活絡, 滑利關節。
部位:足踝部。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踝部, 另一手握足趾部, 稍用力向下牽引, 同時作踝部外旋或內旋數次)。
要領:①被操作者踝部要放鬆。
7.拿捏小腿後側肌肉
作用:順氣活血, 消除疲勞。
部位:小腿後側肌肉。
操作:操作者一手托住足跟。 一手拿捏小腿後側肌肉, 往返數次。
要領:①動作要緩慢柔和, 自上向下操作。 ②要拿滿, 避免掐、摳。
結語:現在的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 對於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 中醫養生就進入的人們的視線。 由於中醫養生是純天然無害的。 所以頗受人們的喜愛。 足療養生也是最近流行起來的一種休閒養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