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如何輕鬆帶孩子看牙科呢?無論是去醫院打針還是看牙科, 學齡前兒童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恐懼心理。 然而, 想要孩子配合檢查治療就需要做好克服恐懼心理的工作。 在這裡, 小編就來教你幾招吧。
如何輕鬆帶孩子看牙科
第一次看牙醫家長別暗示。 “寶寶, 媽媽帶你去看牙醫, 如果你乖的話, 就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經常聽到媽媽一早就給看牙醫的孩子打預防針, 並承諾給予獎勵。 家長擔心孩子不配合治療, 所以, 事先都和孩子溝通, 但這種溝通卻不可以有負面心理暗示, 否則就是告訴孩子看牙醫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家長首先要信任醫生, 不要過多的參與治療過程。 兒童牙科一般設置了透明玻璃的診室, 醫生給孩子做保健和治療時, 家長完全可以在室外等候, 但很多家長一定要站在醫生旁邊, 在孩子的視線裡。 80%的牙科醫生都不希望在治療過程中, 家長靠近孩子, 這好比在幼稚園一樣, 家長在旁邊, 給予過多的關注, 孩子就變得很“嬌氣”, 有時不利於治療。
牙醫給孩子保健牙齒時, 以不痛為首要原則, 尤其是第一次就醫時間不要太長, 更不要做複雜治療。
消除孩子就醫的恐懼是兒童口腔科醫生最基本的技巧。 醫生會通過給孩子“講、試、做”三部曲來消除孩子對就診時的恐懼。 比如孩子最害怕電鑽頭,
為了讓孩子不怕看牙, 父母在自己定期洗牙或做口腔保健時, 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一同前往, 讓他們也坐上牙椅, 摸摸看看自己的牙齒, 更多地瞭解口腔保健的資訊。
接下來, 再來看看孩子看牙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吧。
孩子看牙過程的注意事項
不要抱有在一次治療時間內完成多項治療工作的幻想, 小孩子的耐性有限, 一次治療時間不要超過20-30分鐘為佳。
不要提“拔, 打針, 注射, 痛”等讓孩子恐懼的字眼,
配合牙醫, 保持安靜, 面露微笑。 褒獎小孩子可以, 威脅或責駡絕對要不得。 目的是使孩子與牙醫建立穩定、良好的單向溝通關係。
孩子治療兩三次之後, 如已習慣治療環境, 父母應盡可能退出診療室, 如此可以養成孩子的獨立性, 同時他會很高興自己長大了, 被尊重了。
當治療過程中需要麻醉時, 請你神情自然輕鬆, 千萬不要為了安慰而拉住子女的手, 說“沒關係, 一點痛而已, 忍耐一下。 ”如此一說, 將使原本輕鬆的狀態變得緊張。
牙醫有時會用柔和但有威勢的語調喝令孩子, 這多是孩子有些不端行為, 為免小孩受到傷害, 必須用較獨斷的方法來處理。 家長不要驚訝,
家長帶孩子去看牙, 千萬不可以嚇唬寶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