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包轉移瘤的疾病查詢

病因

心包轉移瘤的原發病變80%為原發性支氣管癌、乳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較為少見的是胃腸系統腫瘤、卵巢癌、宮頸癌、肉瘤、胸腺癌及黑色素瘤。

臨床表現

1.心包轉移瘤主要引起急性滲出性心包炎, 但通常是無症狀的。 大多數僅在屍檢中偶然發現。 然而, 在發達國家中它是急性心包炎的常見原因之一。 在某些未被診斷出的惡性腫瘤、白血病等患者, 心包填塞可能是最早的表現。

2.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症狀。

3.其他常見症狀和體征胸痛、咳嗽、端坐呼吸、肝臟腫大, 而心音遙遠及心包摩擦音卻少見。

大多數心包轉移瘤患者僅在出現明顯心包填塞如頸靜脈怒張、奇脈及低血壓時才被診斷。

有心包炎的患者, 90%胸部X線檢查異常, 表現為胸腔積液、心臟增大、縱隔增寬、肺門增大等。 少數表現為心臟邊緣不規則結節影。 心電圖表現為心包炎的非特異性改變, 如心動過速。 ST-T波改變, QRS低電壓, 偶爾表現為房顫。 在少見情況下, 持續性心動過速及心電圖變化可能是最早期的表現。

轉移性心包腫瘤, 有相當一部分在屍檢時發現;其臨床表現早期者易被原發病掩蓋, 典型的症狀為心包滲液和心包填塞症狀。

檢查

1.細胞學檢查

在心包穿刺液中找到腫瘤細胞則對診斷有意義。

2.血清檢查

血清癌胚抗原增高。

3.X線檢查

(1)可能顯示心影擴大,

心包積液徵象;畸胎類瘤在胸片上可見到鈣化區。

(2)心包腔充氣(CO2)對比造影可能顯示心包腔內腫塊輪廓。

(3)心血管造影可能顯示局限性的心外壓迫區。

4.超聲心動圖檢查

超聲心動圖檢查已廣泛用於心包疾病診斷。 可發現實質性腫塊和心包積液, 對心包積液尤為敏感。

5.CT檢查

最初的CT掃描受到生物學運動的影響, 現代CT檢查裝置克服了上述因素等影響, 明顯增加了有用的資訊。 雖然生物運動可能仍對心臟腔室部位的診斷有所影響, 但對心包部位的診斷已能相當正確。

6.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對任何平面進行掃描, 提供心臟、大血管以及心包膜的圖像, 不受放射線或靜脈內造影劑的影響。 通過磁弛豫時間對組織特徵的潛在分辨能力,

優於CT和超聲心動圖。 但無論CT或磁共振, 對組織定性均是困難的, 從總體來看, 磁共振在定位或定性能力上均優於CT。

7.縱隔鏡檢查

縱隔鏡檢查並活組織取樣病理學檢查是能達到局部直觀和病理學診斷的有效手段, 但內鏡檢查也有其局限性, 對觀察局部與外部聯繫的狀況受到限制, 尚須結合其他輔助檢查。

8.心電圖檢查

惡性心包滲液和心包填塞的心電圖徵象, 為可見低電壓, 竇性心動過速, T波的各種改變。 心電圖的低電壓缺乏特異性, 心包積液時敏感性不高。 Rinken beigerRL等報導, 大量心包滲液或心包填塞時, 心電圖可有較為特異的徵象, 即心電交替現象, 在心電描記中, 每隔2次或3次心跳,

P波和RST波的圖形改變。 完全性心電交替, 包括心房和心室複合波同時出現交替現象, 僅見於心包填塞。 心包滲液出現心電交替現象的機制是心臟懸浮在液體介質中可使心臟有超常的大擺動, 當心臟較靠近胸壁時, P波和R波高, 當心臟向後移動時, P波和R波的幅度下降。 心包滲液常見的心律失常是心房撲動, 心房纖顫, 多灶性房性心動過速, 以及非持續性的、突發的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

診斷

必須全面綜合評價才能作出明確診斷, 主要基於心包炎症表現及原發腫瘤轉移至心包的證據兩個方面, 臨床症狀, 體征及胸部X線檢查可提供心包積液的線索, 超聲心動圖檢查是明確心包積液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CT和磁共振成像檢查除明確心包積液外還可對附近縱隔及肺部原發腫瘤灶作出診斷,

對心包積液患者, 85%可通過心包穿刺抽液細胞學檢查明確診斷, 假陰性不常見, 主要見於淋巴瘤, 但多次檢查可提高陽性率, 癌胚抗原的檢測亦可提供進一步診斷依據, 在上述檢查陰性的情況下可考慮心包活檢, 如取材充分, 可對90%以上患者明確病因診斷。

心包轉移瘤患者的飲食

吃一些性質偏平的水果, 不要太過寒冷也不要太過溫燥的。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心包轉移瘤的相關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 生活中心包轉移瘤這類型的疾病時有發生, 對於心包轉移瘤這類型的疾病我們要及時治療, 避免延誤病情。 以上介紹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