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怕胖怕油, 越來越多人擔心攝入油脂太多從而喜歡將原來炒青菜改為“燙青菜”!認為這樣清淡, 對身體好。 真是這樣嗎?
(資料圖)
現在在街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小食攤有賣各種燙菜出售, 這種菜肴製作簡單, 而且如果加上不同的湯汁還能得到不同的美味, 不過有些朋友質疑這種吃法沒有把青菜炒著吃更營養。 燙青菜的優缺點都體現在哪裡?專家從烹調方法和營養價值兩方面不同去分析。
1、青菜加熱, 維C、B族易流失
“燙青菜”VS“炒青菜”?青菜怎樣吃才是真正的營養與健康?我們請來蔬菜為人體帶來“三寶”,
專家談到, 蔬菜在烹煮之後, 所保留的營養成分多少, 與烹調方式有關, 當加熱愈久、烹調所用水量過多, 營養素流失越多。 除了以上營養素外, 還有研究發現, 蔬菜中的植物化學物質, 例如黃酮類、含硫化物等, 在烹煮時所流失的程度, 也與烹煮時間成正比, 例如青花菜燙5分鐘時硫化物損失15%, 10分鐘損失40%,
(資料圖)
2、焯燙不當, 營養也受損
焯燙蔬菜好處多多, 比如用油少, 身體攝入的熱量會相應較低, 一些草酸含量高的蔬菜, 如菠菜、茭白、空心菜, 用開水“焯”一下, 可以避免草酸被人體吸收, 與鈣結合形成腎結石, 還可以去除一些蔬菜裡的辛辣苦澀味。
但大家有所不知, 燙蔬菜並非是一種最營養科學的烹飪方式。 專家說, 這從食用油和能量的攝入角度而言確實少油, 但長期食用, 有中醫專家稱會造成脾胃虛寒, 只要多吃一點“熱氣”的食物, 腸胃就無法消化, 從而產生熱毒反應, 口腔潰瘍和上火就會找上門來。 當然還有, 蔬菜焯過後,
雖然青菜煮過之後會有營養流失的問題, 但如果改以生食, 人體卻無法完全吸收其營養素, 所以考慮消化吸收率、飲食習慣、農藥殘留等因素, 還是建議熟食較佳。
3、哪種烹調方式營養又健康?
汆燙青菜:水滾後加煮3分鐘
所謂“汆”, 就是將食物放入沸水中煮一下, 隨即取出, 以防止食物的養分因為高溫烹調而流失, 或食物本身變老、變黃。 所以, 汆燙和水煮不一樣, 時間掌握好是關鍵, 不要將燙青菜變成久煮青菜即可。
(資料圖)
汆燙蔬菜的小技巧:水滾之後加入蔬菜, 以一般家庭的煮菜量, 大約再煮3分鐘即可。 不要在水未煮滾就將菜放入,
炒青菜:油未冒煙即下鍋
相比汆燙而言, 急火快炒青菜如果掌握得好,
一、放入菜時勿待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 這樣的油溫往往特別高, 容易導致蔬菜中的營養素被破壞。 正確的做法是, 在油尚未冒煙時, 把食材下鍋。 還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油溫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 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 就表示溫度足夠熱, 可以下鍋了。
(資料圖)
二、炒素菜應勿加過多油。 無論是哪種油, 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 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 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 和吃葷菜沒區別, 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層油脂包圍, 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 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或不粘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三、炒菜勿放過多調料。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鹹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或不用,可以多用蔥薑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或不粘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三、炒菜勿放過多調料。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鹹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或不用,可以多用蔥薑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