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毒為病, 身重, 腰背痛, 煩悶不安, 狂言, 或走, 或見鬼, 或吐血下痢, 其脈浮大數, 面赤斑斑如錦文, 喉咽痛, 唾膿血。 五日可治, 至七日不可治也。
有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 或服藥吐、下後變成陽毒, 升麻湯主之。
陰毒為病, 身重背強, 腹中絞痛, 咽喉不利, 毒氣攻心, 心下堅強, 短氣不得息, 嘔逆, 唇青面黑, 四肢厥冷, 其脈沉細緊數, 身如被打, 五、六日可治, 至七日不可治也。 或傷寒初病一、二日, 便結成陰毒;或服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 變成陰毒。 甘草湯主之。
百合之為病, 其狀常默默欲臥複不能臥, 或如強健人, 欲得出行而複不能行,
百合病, 見於陰者, 以陽法救之;見於陽者, 以陰法救之。 見陽攻陰, 復發其汗, 此為逆, 其病難治;見陰攻陽, 乃複下之, 此亦為逆, 其病難治。
狐惑為病;其狀如傷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閉, 臥起不安。 蝕於喉為惑, 蝕于陰為狐。 狐惑之病, 並不欲飲食, 聞食臭, 其面乍赤, 乍白、乍黑。 其毒蝕於上部則聲喝, 其毒蝕下部者, 則咽幹。 蝕于上部, 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 苦參湯淹洗之;蝕於肛者, 雄黃熏之。
其人脈數, 無熱, 微煩, 默默欲臥, 汗出, 初得三、四日, 目赤如鳩眼, 得之七、八日, 目四眥黃黑, 若能食者, 膿已成也, 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病人或從呼吸上蝕其咽, 或從下膲蝕其肛陰。 蝕上為惑, 蝕下為狐。 狐惑病者, 豬苓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