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脈象變動之病理方面認識(二)

用對比的方法辨脈和病機在古脈學中尤為常見, 這可能是與中醫的理論體系的基礎是陰陽有關。 因為二分法在中醫學的各個領域中都是表現得突出的, 脈診亦不例外, 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來疾去徐, 上實下虛, 為厥巔疾;來徐去疾, 上虛下實, 為惡風也。 ”“沉細數散者寒熱也, 浮而散者為晦僕。 ”“諸過者切之, 澀者陽氣有餘也, 滑者陰氣有餘也, 陽氣有餘, 為身熱無汗, 陰氣有餘, 為多汗身寒。 ”《紊問·平人氣象論》說:“脈盛滑堅者曰, 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 病在內.;脈小弱以澀, 謂之久病;脈浮滑而疾者, 謂之新病。 脈滑日風,

脈澀日痹、緩而滑日熱中, 盛而緊日脹。 ”《素問-玉機真髒論》說:“病熱脈靜, 泄而脈大, 脫血而脈實, 病在中脈實堅, 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 ”又如《靈樞·禁服》:“寸口主中, 人迎主外, 兩者相應, 俱往俱來, 若引繩大小齊等, 春夏人迎微大, 秋冬寸口微大, 如是者, 名曰平人。 ”繼之便是以人迎寸口變化的對比以得病機的內容。

《難經》是以各種形式來進行脈的對比以反應陰陽學說和病理病機的。 如《難經·三難》:“脈有太過有不及, 有陰陽相乘, 有覆有溢, 有關有格何謂也?然, 關之前者, 陽之動也, 脈當九分面浮, 過者法曰太過, 減者法日不及, 逐上魚為溢, 為外關內格, 此陰乘之脈也。 關之後者, 陰之動也, 脈當一寸而沉, 過者曰太過, 減者法曰不及, 遂人尺為覆,

為內關外格, 此陽乘之脈也。 ”《難經·四難》說:“脈有陰陽之法, 何謂也?然, 呼出心與肺吸人腎與肝, 呼吸之間, 脾受穀味也, 其脈在中。 浮者陽也, 沉者陰也, 故日陰陽也。 謂浮者陽也, 滑者陽也, 長者陽也, 沉者陰也, 短者陰也, 澀者陰也。 ”《難經·六難》:“脈有陰盛陽虛, 陽盛陰虛, 何謂也?然浮之損小, 沉之實大, 故曰陰盛陽虛, 沉之攪小, 浮之實大, 故日陽盛陰虛, 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難經·九難》:“何以別知臟腑之病?然數者腑也, 遲者髒也, 數則為熱, 遲則為寒, 諸陽為熱, 諸陰為寒, 故以別知臟腑之病也。 ”《難經·十四難》:“上部有脈, 下部無脈, 其人當吐, 不吐者死, 上部無脈, 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 ”《難經·二十難》:“經言脈有伏匿, 伏匿於何髒, 以言伏匿也?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
脈居陰部, 而反陽脈見者, 為陽乘陰也, 脈雖時沉澀而短, 此謂陽中伏陰也。 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 為陰乘陽也, 脈雖時浮滑面長, 此謂陰中伏陽也。 重陽者狂, 重陰者癲, 脫陽者見鬼, 脫胡者目盲。 ”更為明確地反應出脈的對比的性質, 其來源正是出於陰陽及這個認識範疇的。

在仲景書中《傷寒論·辨脈法》首先就提出:“脈有陰陽何謂也?答日: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 此名陰也。 凡陰病見陽脈者生, 陽病.見陰脈者死。 ”提出了“陰陽力基本認識的脈象對比方法。 具體地運用對比方法, 以得病機的論述是很多的, 例如“辨脈法”中有:“病人若發熱, 身體痛, 病人自臥, 師到診其脈沉而遲者, 知其差也。 何以知之。 若表有病者,

脈當浮大, 脈反沉遲, 故知愈也。 假令病人雲, 腹內卒痛, 病人自坐, 師到脈之, 浮而大者, 知其差也, 何以知之, 若裡有病者, 脈當沉面細, 今脈浮大, 故知愈也。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二》:“太陽中風脈浮緊, 發熱惡寒身疼痛, 不汗出而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 汗出惡風者, 不可服之, 服之則厥逆, 筋塌肉膶, 此為逆也。 ”用不同脈象的對比以分析其病機。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八》:“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餘日, 日脯所發潮熱, 不惡寒, 獨語, 如見鬼狀, 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 循衣摸床, 惕而不安, 微喘直視, 脈弦者生, 澀者死。 ”從病視進而論斷其生死。 又如:“陽明病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而與承氣湯一升, 腹中轉氣者, 更服一升, 若不轉氣者, 匆更與之。 明日又不大便, 脈反微澀者, 裡虛也, 為難治, 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從脈證治及腹藥反映等各個方面結合起來對比以析病機。

又如《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並治第十四》:“傷寒差以後, 更發熱, 小柴胡湯主之。 脈浮者以汗解之, 脈沉實者, 以下解之。 ”說明大病差後, 再次發熱的性質有表裡之不同辨證而以脈象得其病機。 《金匱要略·肺瘺肺病咳逆上氣病脈證並治第七》對肺瘙肺癰的診斷最後著重提出:“脈數虛者有肺痿, 數實者為肺癰。 ”又“咳而脈浮者, 厚朴麻黃湯主之, 脈沉者, 釋漆湯主之。 ”以脈象對比解決辨證與治療問題。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師日:病有風水, 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病,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以浮沉二脈及兼脈證候等,分析表水、裡水兩類的病機。又:“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宣杏子湯。”尤較上條為簡潔。又如《金匱要略·瘡病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腸癰者,少腹腫病,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複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以遲緊洪數兩種脈象的對比以測成膿與否兼及治法,至今臨床仍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非如後世偽撰《脈訣》“關內蓬芤腸裡病”之理論上講不通臨床上無此事之怪說。但後人雖名家卻于醫案中依之(如呂複),名著中引之(如《瀕湖脈學)),真“咄咄怪事”。臨床中見腸癰不下數千側,從無見芤脈者,可見仲景真非後人可及,其著作亦非後人著作可及。

內難仲景諸書中以脈象對比方法得痿機者俯拾即是,並聯系列病因病理辨證治療及預後等等。

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病,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以浮沉二脈及兼脈證候等,分析表水、裡水兩類的病機。又:“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宣杏子湯。”尤較上條為簡潔。又如《金匱要略·瘡病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腸癰者,少腹腫病,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複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以遲緊洪數兩種脈象的對比以測成膿與否兼及治法,至今臨床仍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非如後世偽撰《脈訣》“關內蓬芤腸裡病”之理論上講不通臨床上無此事之怪說。但後人雖名家卻于醫案中依之(如呂複),名著中引之(如《瀕湖脈學)),真“咄咄怪事”。臨床中見腸癰不下數千側,從無見芤脈者,可見仲景真非後人可及,其著作亦非後人著作可及。

內難仲景諸書中以脈象對比方法得痿機者俯拾即是,並聯系列病因病理辨證治療及預後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