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腦組織破壞, 從而留有運動、認知、言語、吞咽障礙等後遺症, 統稱為腦出血後遺症。 由於大部分腦出血後遺症患者都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做好腦出血後遺症患者的家庭護理, 對促進恢復、防治併發症均有重要意義。
1、預防褥瘡
定時翻身, 更換體位, 一般每小時翻身1次, 避免拖、拉、拽、推, 以防擦傷皮膚, 每次翻身時, 要按摩受壓部位, 受壓部位墊氣圈或海綿墊;每週用溫水行床上擦浴, 擦浴後塗滑石粉或爽身粉, 避免著涼;保持床鋪清潔、鬆軟、無皺折, 避免潮濕、摩擦的排泄物刺激。
2、預防感染
預防肺部、口腔及泌尿系感染, 長期臥床者應鼓勵病人咳嗽, 深呼吸, 翻身, 叩背, 增強肺功能;保持口腔清潔, 經常漱口, 多飲水, 每天清洗會陰部2次。
3、預防關節攣縮
給癱瘓肢體做被動鍛煉, 以預防關節攣縮變形, 保持肢體於功能位。 按關節活動閾進行被動活動, 按由健側到患側, 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進行, 既要注意各方向運動到位, 還要注意動作強度, 切忌粗暴, 以免肌肉損傷。 對肘、趾(指)、踝、膝關節要因其易發生強直, 特別注意多運動。 按摩患肢要輕柔而有節律, 以使其放鬆。 被動鍛煉每天2次, 每次15min。
4、預防便秘
大便燥結, 排便用力, 不但腹壓升高, 血壓和顱內壓也同時上升, 極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發腦溢血。
5、做好心理護理
應在家庭裡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氣氛, 解除患者各種顧慮和精神負擔, 避免情感刺激。
6、堅持康復訓練
腦出血後遺症患者患病兩年內, 尤其是病後半年內, 是康復治療的重要時機, 可採用神經營養藥、改善腦迴圈藥治療。 病情穩定後加強功能訓練、中醫針刺治療、高壓氧治療等, 以促進患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