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又名蕸。 載《食療本草》。 系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葉。 夏、秋二季採收, 曬至七八成幹時, 除去葉柄, 折成半圓形或摺扇形, 乾燥。
【炮製方法】1.荷葉《成方切用》:“去梗。 一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及葉柄, 搶水洗淨, 稍潤, 切絲, 乾燥。
2.荷葉炭《太平聖惠方》:“燒令煙盡, 細研。 ”《十藥神書》:“燒灰存性, 研極細末, 用紙包, 碗蓋於地上一夕, 出火毒。 ”現行, 取淨荷葉置鍋內, 上扣一口徑較小的鍋, 兩鍋接合處用鹽泥封固, 上壓重物, 並貼一白紙條或放大米數粒, 用文武火加熱, 煆至白紙條或大米呈深黃色時, 停火, 待鍋涼後, 取出。
【飲片性狀】荷葉為不規則絲片狀,
【炮製作用】荷葉性味苦, 平。 歸肝、脾、胃經。 具有清熱解暑, 升發清陽, 涼血止血的功能。 用於暑熱煩渴, 暑濕泄瀉, 脾虛泄瀉, 血熱吐衄, 便血崩漏。 如治暑溫的清絡飲(《溫病條辨》);治吐血、衄血的四生丸(《校注婦人良方》)。 荷葉炭收澀化瘀止血力強, 用於多種出血症及產後血暈。 如治多種出血症的十灰散(《十藥神書》)。
【炮製研究】唐代有“炙”(《外台秘要》), “炒令黃”(《經效產寶》)等炮製方法。 宋代有“燒令煙盡”(《太平聖惠方》), “熬令香”(《救急仙方》)等法。 明代有“炒香, 為末”, 清代有“炒焦”, 並有“活血生用, 止血炒焦用”(《得配本草》)的記載。 現行,
以小鼠出血及凝血時間為指標, 對荷葉生品及炭品進行比較, 結果表明, 荷葉生品有較好的止血作用, 制炭後止血作用增強。 亦有報導, 荷葉制炭後, 其止血及凝血作用反比其生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