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猴馱藤、落得打的來歷

猴馱藤又名接骨藤, 為藤本植物, 落得打為草本植物, 兩種草藥功效相似並有協同作用。 其性味苦寒, 具有活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利水的功能, 適宜於跌打損傷, 是民族傳統醫藥慣用的接骨療傷之要藥。 在臨床上還可用於熱癤療毒、風火赤眼、咽喉腫痛、尿頻不暢、尿道澀痛、黃疸、濕疹等疾病的治療, 常用量為10~30克。 在華南、西南地區均有野生分佈。

相傳在數百年前, 南山下住有一農戶, 全家三口人全靠種糧為生, 兒子尚小, 守護玉米的任務全落在父親杜大伯身上。

一天, 杜大伯見田裡玉米長勢良好, 黃燦燦地即將成熟,

內心特別喜悅。 遂回家吩咐老伴和兒子明天上山去收玉米。 沒想到, 走到玉米地裡, 只見玉米杆, 沒有玉米棒。 經觀察, 杜大伯發現從山頂上順長了一條鋤把粗的藤條直延伸到玉米地邊。 一定是山上的猴子給掰走了, 杜大柏怒氣衝衝地將藤條砍斷。 兒天之後, 杜大伯去種菜, 發現被砍斷的藤條竟神奇地接穩了。 又見幾隻猴子攀在藤木吃玉米, 並向大伯嘻笑。 杜大伯氣極了, 舉起鳥槍開火嚇走它們。 “呼”的一聲, 只見一隻小猴子猛的跌下山岩, 腳骨跌斷, 一跛一跳並發出痛哭聲。 大猴子見狀, 大叫一聲, 急忙把身邊的藤木咬斷, 又到山岩邊扯了—把草, 將一段藤木與葉草塞進嘴裡, 咀嚼一會, 吐出敷在小猴子骨折處,
半天之後, 只見小猴子在大猴子手扶下走了。 過了十多天之後, 杜大伯又見到那群偷玉米的猴子和受傷的小猴子, 小猴子的傷腳卻是靈活地又蹦又跳, 活動自如了。 杜大伯認其地觀察猴子咬斷的藤木和岩邊長的細如野薄荷、微紅色的小草, 並將小草扯回去栽培。 不久, 杜大娘手臂不慎跌斷, 杜大伯火速采回一段藤木, 又去扯回些細野草搗爛, 敷在杜大娘骨折處。 十天半月後, 大娘傷處痛止腫消, 斷骨被神奇地接上了。 於是杜大伯就將該藤木取名為“猴馱藤”, 那細野草取名為“落得打”, 並將這接骨的方法傳給山裡的眾鄉親和好友。 由於此民族草藥接骨功效神奇, 故—一節流傳至今。 “猴馱藤”又被人們稱為接骨藤。 目前國內部分跌打損傷成藥,
其組方都仍在使用猴馱藤、落得打為主要藥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