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易水內傷派善以五行制化論病的周慎齋

周慎齋, 名之幹, 明代江東太平縣人, 初從查了吾遊, 後又入薛立齋門下, 醫名甚著, “自明以來, 江南言醫者, 類宗周慎齋”(《本草述鉤元·楊時泰傳》), 著有《慎齋遺書》十卷。

《本草述鉤元》謂:“慎齋善以五行制化、推人髒氣而為劑量准”。 五行制化、陰陽升降正是慎齋之學的基本內容。 慎齋善於運用五行制化、亢害承制的規律, 以論證五臟之間的複雜關係。 他說:“五臟分屬陰陽, 陰陽全賴生克, 故固腎者, 不可以不保肺, 肺者所以生腎也。 扶脾者, 不可以不治肝, 肝者所以克脾也。 然扶脾即所以保肺, 土能生金也。 保肺即所以平肝,

金能克木也。 脾病即肺病, 肝病即脾病”(《卷一·陰陽臟腑》)。 慎齋幾乎對每種疾病都運用五行學說進行辨證。 如論虛損證治謂:大凡虛損之病, 皆由命門火旺, 腎水不足, 陽明化燥火, 胃火旺則肝火亦旺, 木燥土幹, 心火炎上而成。 治療不能苦寒直折其火, 宜用四君子東加山藥, 引入脾經補脾陰, 脾氣旺則能升金, 金能生水, 水升而火自降(《卷七·虛損》)。

升降浮沉是臟腑活動的基本方式。 慎齋認為:“人稟天地之氣以生, 負陰抱陽。 陽不可令陷於陰分, 當使胃有春夏發生之氣, 不可使有秋冬肅殺之氣, 故宜大升大降, 使清陽發腠理, 濁陰歸五臟, 如天之包乎地外, 而周行而不息, 假如天之元氣不足, 而常陷於濁陰, 則地亦無生生之意矣”(《卷七·古方解保元湯》)所以慎齋強調扶陽健脾,

他說:“人身以陽氣為主, 用藥以扶陽為先”(卷一陰陽臟腑)“先天以脾胃為歸, 後天以脾胃為原。 脾胃者, 又陰陽氣血之歸本處”(卷二望色切脈), 又說:“諸病不愈, 必尋到脾胃之中, 方無一失。 何以言之?脾胃一傷, 四髒皆無生氣, 故疾病日多矣。 萬物從土而生, 亦從土而歸, 補腎不若補脾, 此之謂也”。 慎齋治脾的特點是提出養脾陰的方法, 用於陰虛勞傷、內傷吐血等的治療。 他認為凡嘈雜脾陰不足, 山藥宜多用。 又如治消渴, 上消有清肺、補脾陰兩法, 補脾陰用參笭白術散米糊丸服。 懼齋概括平生治療經驗, 為二十六字元機。 這二十六字是:1.理一一調理脾胃;2.固一一溫固下元;3.潤一一潤燥養肺;4.澀一一溫澀脾腎;5.通一一通因通用;6.塞一一塞因塞用;7.清一一甘寒渚金;8.揚一一輕揚發散;9.逆一一逆者正治,
以寒治熱之類;10.從一一從者反之, 以熱治熱之類;11.求一一求心火之有餘, 寒因熱用之法;12.責一一責腎水之不足, 滋補腎元之法;13.緩一一久病宜緩治, 調之以輕劑;14.峻—一新病宜峻治, 治之以重劑;15.探一一據既往服藥史, 以探求病機;16.兼一攻補兼施;17.侯一一論發汗掌握時機的方法;18.奪一一奪血者無汗, 精氣奪則虛, 治宜靜守;土郁奪之, 毋令壅塞;19.寒一一真熱假寒辨;20.熱一一真寒假熱辨;21.補一一提倡甘溫補土;22.瀉一一汗、吐、下瀉實邪;23.提一一升提氣陷;24.越一一吐法;25.應一一汗溫吐下, 應無失機宜;26驗一一察色聽聲, 診脈驗舌、互相參驗, 以求其是。 二十六字中, 探、寒、熱、驗四字,
是辨證驗病法外, 其餘均是治療之法。

周慎齋之學在江南很有影響。 《本草述鉤元·楊時泰傳》載:“江南以臟腑五行論病始于薛氏之徒周慎齋”。 可於此。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