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兒童關節痛或是風濕熱 如何預防小兒風濕熱

小兒關節疼痛較為常見, 尤其是以下肢關節疼痛為多, 常可影響行走。 兒童期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多種, 小兒關節疼痛可能是風濕熱, 家長切不可輕易認為是生長痛, 而延誤診斷和治療。

兒童關節痛或是風濕熱

小兒風濕熱可併發多發性關節炎。 特點為多發性及遊走性, 以膝、踝、腕、肘、肩等大關節為主, 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發病, 手、足小關節或脊柱關節等也可累及。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及壓痛, 但不化膿。

局部出現紅、腫、熱、痛, 以關節痛為主, 伴活動障礙。 一般經治療後, 關節功能可完全恢復,

且不遺留變形和強直。 X線攝片, 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 骨質及關節面不受損害。

疼痛短暫, 有的僅1—2天即減退, 呈遊走性疼痛, 關節不留畸形或後遺症。 如家長未予以重視, 忽視診斷和治療, 風濕熱病變波及心臟, 還可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通常在鏈球菌感染後一個月內發作, 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常可增高。 急性炎症消退後, 關節功能完全恢復, 不遺留關節強直和畸形, 但常反復發作。 關節局部炎症的程度與有無心臟炎或心瓣膜病變無明顯關係。

小兒風濕熱的臨床症狀

1、全身症狀

發病前1~3周多數患者有咽峽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史。 起病有急有緩, 以不規則的輕、中度發熱為多見, 少數呈弛張型高熱, 伴有多汗、乏力、面色蒼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心動過速等。

兒童常有鼻衄和腹痛。

2、關節炎

是遊走性多關節炎, 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髖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 但不化膿。 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發病, 手、足小關節或脊柱關節等也可累及。 通常在鏈球菌感染後一個月內發作, 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常可增高。 急性炎症消退後, 關節功能完全恢復, 不遺留關節強直和畸形, 但常反復發作。 典型者近年少見。 關節局部炎症的程度與有無心臟炎或心瓣膜病變無明顯關係。

3、心臟病

為臨床上最重要的表現, 兒童病人中65%~80%有心臟病變。 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是兒童期充血性心衰竭的最常見的原因。

(1)心肌炎 急性風濕性心肌炎最早的臨床表現是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的雜間,

此雜音由瓣膜反流造成, 可單獨或同時出現, 二尖瓣區的雜音最多見。 病變輕微的局限性心肌炎, 可能無明顯的臨床症狀。

(2)心內膜炎 在病理上極為常見。 常累及左主房, 左心室的內膜和瓣膜, 二尖瓣膜最常受累, 主動脈瓣次之, 三尖瓣和肺動脈極少累及。 凡有心肌炎者, 幾乎均有心內膜受累的表現。 其症狀出現時間較心肌炎晚。

(3)心包炎 出現於風濕熱活動期, 與心肌炎同時存在, 是嚴重心臟炎的表現之一。 臨床表現為心前區疼痛, 可聞及心包磨擦音, 持續數天至2~3周。 發生心包積液時, 液量一般不多。

4、皮膚表現

(1)滲出型 可為蕁麻疹, 斑丘疹, 多形紅斑, 結節性紅斑及環形紅斑, 以環形紅斑較多見,

且有診斷意義。 常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幹。

(2)增殖型 即皮下小結。 結節如豌豆大小, 數目不等, 較硬, 觸之不痛, 與皮膚無粘連。 常數個以上聚集成群, 對稱性分佈, 通常2~4周自然消失, 亦可持續數月或隱而複現。 皮下小結伴有嚴重的心臟炎, 是風濕活動的表現之一。

5、舞蹈症

常發生於5~12歲的兒童, 女性多於男性。 多在鏈球菌感染後2~6月發病。 系風濕熱炎症侵犯中樞神經系統, 包括基底節、大腦皮質、小腦及紋狀的表現, 起病緩慢。 臨床表現有精神異常、不自主動作、肌力減退和工濟失調等方面的症狀。

6、其他表現

除上述典型表現外, 風濕熱偶可累及其他部位而造成風濕性胸膜炎、腹膜炎、脈管炎、應引起注意。

如何預防初次風濕熱

1、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居住衛生,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提高健康水準。

2、對猩紅熱、急性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結炎等急性鏈球菌感染, 應早期予以積極徹底的抗生素治療, 以青黴素為首選,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

3、慢性扁桃體炎反復急性發作者(每年發作2次上), 應手術摘除扁桃體, 手術前1天至手術後3天用青黴素預防感染。 扁桃體摘除後, 仍可發生溶血性性鏈球菌咽炎, 應及時治療。

4、在封閉的集體人群中(軍營、學校、幼稚園等)預防和早期發現, 早期診斷鏈球菌感染, 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 可能徹底消除鏈球菌感染流行, 大大減少風濕熱的發病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