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孕育寶寶, 女性朋友都會有意識地到醫院做內科、婦科的相關身體檢查及化驗。 不過, 你知道嗎?口腔檢查也很重要!
懷孕會引起許多生理變化, 使孕媽咪的口腔疾患增多。 孕前未加控制的口腔疾病, 可能會給你的妊娠帶來不少隱患。 如果孕期牙齒痛起來, 孕媽咪情緒焦慮, 又擔心用藥對胎兒有影響, 治療很棘手。 那時, 可真苦不堪言了!
這些問題幫你理解孕前看牙
1、有牙齒問題一定在懷孕前就處理好嗎?
準備懷孕前就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口腔環境, 詢問牙醫師正確的刷牙法(用貝氏刷牙法,
2、孕婦在治療牙齒時照X光片, 會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一般而言, 只要總曝量不超過5~10雷得, 就不會出現先天性畸型。 而牙科放射線的劑量, 全口頭顱片放射量是0.004雷得, 全口14張牙根尖片也只有0.00001雷得, 再加上每次照射X光時都會用鉛衣防護, 幾乎可以完全保護孕婦及胎兒免於受到輻射。 而且牙醫師只有在治療上必要時才進行照射, 安全上無庸顧慮。
3、孕婦何時看牙較好?
*懷孕第一期(1~3個月):有時懷孕初期孕婦並不知道, 而這時也正是胎兒重要器官(手腳、腦脊髓神經系統、牙齒)形成的三個月, 若在此時服用不當藥物, 或是接受過大劑量的放射線, 可能會造成自然流產的威脅, 也有可能形成畸型兒, 所以大多數牙醫師在此時只作緊急處理, 不會作太過激烈的處置。
*懷孕第二期(4~6個月):可做侵犯性不大的牙科處理,
*懷孕第三期(7~9個月):此期只適合作緊急處理, 而且要避免維持頭下腳上的姿勢太久, 以免突然坐起來的時候, 造成姿勢性低血壓。
*哺乳期:最近許多專家提倡哺喂母乳, 母乳對於孩子的健康最好, 但是因為許多藥物會經由乳汁分泌, 被嬰兒攝取進入體內, 所以如果有哺乳時, 也要告知醫師。 如果非用藥物不可, 最好服藥跟哺乳時間間隔4小時以上, 減少藥物在乳汁中的劑量, 甚至要犧牲餵奶以免影響嬰兒。
4、懷孕後才發現有蛀牙怎麼辦?懷孕期可以看牙嗎?
一般簡單的洗牙及補牙在妊娠期間都可以接受治療, 但如果孕婦屬於情緒緊張型, 妊娠前期比較有流產之虞;妊娠後期則比較怕會因為仰臥的姿勢壓迫靜脈血管,
等到妊娠中期, 孕婦的狀況最穩定, 肚子也不會太大, 大部份的牙科治療(如洗牙、牙科補綴、根管治療等)都可以在這個階段完成。
但是牙科手術(如:牙周翻瓣深部治療、拔除智齒、牙根尖手術)因為手術時間較長, 在情緒上對孕婦造成的壓力也比較大, 所以建議延後到產後再做治療。
5、孕婦可以服用治療牙齒的藥物嗎?打麻醉藥會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抗生素:除了四環黴素、氯黴素及鏈黴素外, 一般而言, 牙科抗生素對孕婦來說是安全的。 因為感染可能造成菌血症或敗血症,
止痛藥:一般常用的止痛藥, 如阿斯匹靈及普拿疼, 到目前為止婦產科醫師也都認定是安全的;麻醉性止痛藥(如:嗎啡)不會對胎兒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但是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而且長期使用, 會造成成癮性, 不過牙科醫師不會開這種處方。
麻醉劑:牙科局部麻醉劑只要不過量, 都可安全使用。
6、婆婆說坐月子不要刷牙, 只要漱口就好, 這樣正確嗎?
這是錯誤的觀念及習俗, 因為漱口只能將口內大塊的食物殘渣漱掉, 但是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包括食物殘渣、細菌及其分泌物)一定要靠刷牙才能清除乾淨。
如果在坐月子這段期間都沒有刷牙, 很快的在二周內就會造成牙齦炎,牙結石也會形成,牙菌斑一旦鈣化形成牙結石,就沒有辦法靠刷牙的方式移除,一定要用超聲波震盪的力量才能清除牙結石。
很快的在二周內就會造成牙齦炎,牙結石也會形成,牙菌斑一旦鈣化形成牙結石,就沒有辦法靠刷牙的方式移除,一定要用超聲波震盪的力量才能清除牙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