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針刀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 是臨床上常見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是由於纖維環破裂, 導致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 產生以腰腿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本病好發於30~50歲的體力勞動者, 男性多於女性。 臨床上以腰4~5、腰5~骶l發病率最高, 約占95%。

腰椎間盤各部分退行性改變, 尤其是髓核, 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 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 導致纖維環破裂, 髓核從破裂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 壓迫腰椎神經.而出現腰部疼痛, 或一側下肢或雙下肢放射痛、麻木、雙腿無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所以醫學界認為腰間盤突出屬“腰腿痛”、“痹證”範疇。 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很早就有論述。 《素間·刺腰痛》就提到“衡絡之脈令人腰痛, 不可以仰俯, 仰則恐僕, 得之舉重傷腰”。

中醫學認為, 腰椎間盤突出症屬於“腰痛、痹證”的範疇。 腰為腎之府, 由腎之精氣灌注, 腎與膀胱相表裡, 足太陽膀胱經過此處, 此外, 任、督、沖、帶等經脈也分佈於此, 所以腰痛與腎臟及這些經脈相關。

腰痛多由於腎精氣虧虛, 腰府失於濡養和溫煦作用所致。 精氣虧虛則腎氣不充, 偏于陰虛則腰府不得濡養, 陽虛則腰府不能得以溫煦, 所以發生腰痛。

風、寒、濕、熱邪氣合而為痹, 外邪痹阻經脈, 氣血運行不暢。 寒為陰邪, 其性收斂凝閉, 侵襲經絡, 郁遏衛陽, 使腰部氣血不通。

濕邪侵襲, 其性重濁、黏滯, 痹阻氣血, 熱邪可與濕邪相合, 鬱而發熱, 留滯於腰部, 發生腰痛, 內外二因相互影響, 痹阻經脈, 產生腰痛。 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腰臍病源流》所說:“腰痛, 精氣虛而邪客病也。 ”另外跌僕損傷等因素也是導致腰痛的原因, 損傷過後, 腰部氣血運行不暢, 氣滯血瘀, 凝澀經脈, 不通則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針刀療法

針刀定點:腰4~骶1的棘突間和棘突上治療點。

操作規程:患者採用俯臥位。 松解腰4~骶1的棘突間和棘突上治療點, 使針刀體與皮膚垂直, 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刺入約0.5cm達棘突間隙, 將刀口線旋轉90°, 垂直於肌腱韌帶纖維方向, 切開松解, 如果有黃韌帶肥厚, 可將黃韌帶切開。 切開黃韌帶時, 若手下有落空感,

則不能深刺。 然後出針, 按壓針刀孔1分鐘。

給予腰椎復位, 主要採用腰椎側扳法。 患者側臥位, 靠床的下肢伸直, 上位下肢屈曲, 術者在床邊與患者對面站立, 以一肘壓于患者肩前部, 一肘壓於臀部, 然後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 兩肘同時相對用力使患者腰扭轉。 當力點集中在患病的棘突上時, 壓於臀部的肘驟然用力, 使錯位的關節復位, 能聽到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針刀療法二

針刀定點:腰椎橫突及椎間孔外口。

操作規程:患者採用俯臥位。 松解腰椎橫突治療點, 摸准腰椎橫突頂點, 從腰椎棘突中點旁開3cm, 作為進刀點。 針刀體與皮膚垂直, 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進刀到達橫突骨面後,

將刀體向外移動, 當有落空感時, 就找到了腰椎橫突間, 然後採用提插刀法切割橫突尖的粘連、瘢痕, 一般為2~3刀, 然後詞轉刀口線90°並切開橫突間韌帶。

松解椎間孔外口, 先將針刀按上述方法找到腰椎橫突、然後將針刀退至豎脊肌內, 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調整針刀體, 使之與脊柱縱軸呈45°角進刀, 貼橫突上緣骨面到達橫突根部.當有落空感時, 說明已到達椎間孔外口, 用提插方法切割2~3刀。 然後出針, 按壓針刀孔1分鐘。

給予腰椎復位, 主要採用腰椎側扳法。 患者側臥位, 靠床的下肢伸直, 上位下肢屈曲, 術者在床邊與患者對面站立, 以一肘壓于患者肩前部, 一肘壓於臀部, 然後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 兩肘同時相對用力使患者腰扭轉。

當力點集中在患病的棘突上時, 壓於臀部的肘驟然用力, 使錯位的關節復位, 能聽到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針刀療法三

針刀定點:脊柱兩側治療點。

操作規程:患者採用俯臥位。 松解脊柱兩側治療點, 從腰椎棘突中點旁開1~1.5cm, 作為進刀點。 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針刀體與皮膚呈60°角, 刀尖斜向脊柱側刺到關節突骨面, 縱向疏通, 橫向剝離, 如果上關節突副突韌帶鈣化, 可把變性部分慢慢仔細切割, 然後提刀, 刀刃向外傾斜45°(柄向脊柱方向傾斜)刀尖到達橫突下緣, 然後將刀口旋轉90°,切開剝離橫突間肌和橫突間韌帶。 出針, 按壓針刀孔1分鐘。

給予腰椎復位, 主要採用腰椎側扳法。 患者側臥位,靠床的下肢伸直,上位下肢屈曲,術者在床邊與患者對面站立,以—肘壓于患者肩前部,一肘壓於臀部,然後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兩肘同時相對用力使患者腰扭轉。當力點集中在患病的棘突上時,壓於臀部的肘驟然用力,使錯位的關節復位,能聽到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針刀療法四

針刀定點:髂腰韌帶起止點、豎脊肌骶正中皓起點、堅脊肌骶骨背面起點。

操作規程:患者採用俯臥位。①松解髂腰韌帶起點,摸准腰椎橫突頂點,從腰椎棘突中點旁開3cm,作為進刀點。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到達橫突骨面後,將刀體向外移動,當有落空感時,說明到達橫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橫突尖肌肉起點的粘連,一般2~3刀;②松解髂腰韌帶止點,在髂後上棘定位,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進刀後到達髂後上棘骨面,針刀沿髂後上棘內側骨面進刀2cm,後用提插刀法切割髂腰韌帶止點粘連2~3刀;③松解豎脊肌骶正中脊起點,按照骨性標誌找到骶正中峙,然後作為進針點,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直達骶正中脊骨面,在骨面上縱疏橫剝3刀;④松解豎脊肌骶骨背面起點,在松解豎脊肌骶正中脊起點的基礎上,從骶正中崝分別旁開2cm作為定點,從骶骨背面進針,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到達骶骨骨面,在骨面上縱疏橫剝2~3刀,出針,按壓針刀孔1分鐘。

給予腰椎復位,主要採用腰椎側扳法。患者側臥位,靠床的下肢伸直,上位下肢屈曲,術者在床邊與患者對面站立,以一肘壓于患者肩前部.一肘壓於臀部,然後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兩肘同時相對用力使患者腰扭轉。當力點集中在患病的棘突上時,壓於臀部的肘驟然用力,使錯位的關節復位,能聽到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針刀療法五

針刀定點:梨狀肌處坐骨神經粘連點、臀橫紋處坐骨神經粘連點、大腿中段坐骨神經粘連點、腓總神經行進路線上粘連點。

操作規程:患者採用俯臥位。①松解梨狀肌處坐骨神經粘連點,選擇髂後上棘和尾骨連線中點與股骨大轉子尖連線中內1/3的交點作為進刀點。使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針刀尖刀達梨狀肌下孔處,提插2~3刀即可,如患者有竄麻感,是碰到坐骨神經了,應停止操作,改變刀向後再操作。②松解臀橫紋處坐骨神經粘連點,選擇股骨大粗隆與坐骨結節連線中點為進刀點,使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針刀尖刀達梨狀肌下孔處,提插2~3刀,如患者有竄麻感,是碰到坐骨神經了,應停止操作,改變刀向後再操作。③松解大腿中段坐骨神經粘連點,選擇在大腿正中線上進刀,使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達坐骨神經周圍提插切割2~3刀。④松解腓總神經行進路線上粘連點,在排骨頭下3cm處進刀,使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達胖骨面,縱疏橫剝3刀。

給予腰椎復位,主要採用腰椎側扳法。患者側臥位,靠床的下肢伸直,上位下肢屈曲,術者在床邊與患者對面站立,以—肘壓于患者肩前部,一肘壓於臀部,然後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兩肘同時相對用力使患者腰扭轉。當力點集中在患病的棘突上時,壓於臀部的肘驟然用力,使錯位的關節復位,能聽到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患者側臥位,靠床的下肢伸直,上位下肢屈曲,術者在床邊與患者對面站立,以—肘壓于患者肩前部,一肘壓於臀部,然後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兩肘同時相對用力使患者腰扭轉。當力點集中在患病的棘突上時,壓於臀部的肘驟然用力,使錯位的關節復位,能聽到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針刀療法四

針刀定點:髂腰韌帶起止點、豎脊肌骶正中皓起點、堅脊肌骶骨背面起點。

操作規程:患者採用俯臥位。①松解髂腰韌帶起點,摸准腰椎橫突頂點,從腰椎棘突中點旁開3cm,作為進刀點。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到達橫突骨面後,將刀體向外移動,當有落空感時,說明到達橫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橫突尖肌肉起點的粘連,一般2~3刀;②松解髂腰韌帶止點,在髂後上棘定位,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進刀後到達髂後上棘骨面,針刀沿髂後上棘內側骨面進刀2cm,後用提插刀法切割髂腰韌帶止點粘連2~3刀;③松解豎脊肌骶正中脊起點,按照骨性標誌找到骶正中峙,然後作為進針點,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直達骶正中脊骨面,在骨面上縱疏橫剝3刀;④松解豎脊肌骶骨背面起點,在松解豎脊肌骶正中脊起點的基礎上,從骶正中崝分別旁開2cm作為定點,從骶骨背面進針,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到達骶骨骨面,在骨面上縱疏橫剝2~3刀,出針,按壓針刀孔1分鐘。

給予腰椎復位,主要採用腰椎側扳法。患者側臥位,靠床的下肢伸直,上位下肢屈曲,術者在床邊與患者對面站立,以一肘壓于患者肩前部.一肘壓於臀部,然後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兩肘同時相對用力使患者腰扭轉。當力點集中在患病的棘突上時,壓於臀部的肘驟然用力,使錯位的關節復位,能聽到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腰椎間盤突出症小針刀療法五

針刀定點:梨狀肌處坐骨神經粘連點、臀橫紋處坐骨神經粘連點、大腿中段坐骨神經粘連點、腓總神經行進路線上粘連點。

操作規程:患者採用俯臥位。①松解梨狀肌處坐骨神經粘連點,選擇髂後上棘和尾骨連線中點與股骨大轉子尖連線中內1/3的交點作為進刀點。使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針刀尖刀達梨狀肌下孔處,提插2~3刀即可,如患者有竄麻感,是碰到坐骨神經了,應停止操作,改變刀向後再操作。②松解臀橫紋處坐骨神經粘連點,選擇股骨大粗隆與坐骨結節連線中點為進刀點,使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針刀尖刀達梨狀肌下孔處,提插2~3刀,如患者有竄麻感,是碰到坐骨神經了,應停止操作,改變刀向後再操作。③松解大腿中段坐骨神經粘連點,選擇在大腿正中線上進刀,使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達坐骨神經周圍提插切割2~3刀。④松解腓總神經行進路線上粘連點,在排骨頭下3cm處進刀,使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達胖骨面,縱疏橫剝3刀。

給予腰椎復位,主要採用腰椎側扳法。患者側臥位,靠床的下肢伸直,上位下肢屈曲,術者在床邊與患者對面站立,以—肘壓于患者肩前部,一肘壓於臀部,然後在患者放鬆的狀態下,兩肘同時相對用力使患者腰扭轉。當力點集中在患病的棘突上時,壓於臀部的肘驟然用力,使錯位的關節復位,能聽到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